龙岗要闻

打造“3+2”区域融合发展中心

2017年01月18日 07:50 来源:南方日报

代表建议,地处深莞惠几何中心的龙岗,应规划打造深莞惠“3+2”经济合作圈融合发展中心。图为专家观看龙岗战略规划。

近日召开的深圳市“两会”对2017年全市工作进行了全盘部署。其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东进战略”,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等深度融合发展等前沿信息备受龙岗人民关注。

在深圳新一轮转型发展格局下,地处深莞惠几何中心、占据深圳“东进战略”主场优势的龙岗区如何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在深圳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中,龙岗如何形成更加有力的支撑?连日来,在深圳市“两会”期间,市领导对龙岗提出新定位、新要求,来自龙岗区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亦纷纷就龙岗发展建言献策。

坐标调设

龙岗不应老盯着关内应着眼区域新中心

在13日下午举行的深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龙岗代表团会议上,深圳市主要领导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把龙岗打造成为与周边区域联动合作、协调发展的核心区。

在深圳东进战略布局中,龙岗究竟该如何定位?“龙岗等关外区域不要看着福田来规划,而应该转过身,看看更广阔的区域。”上述领导表示,如果只是把龙岗作为一个城市的次中心来看待就失准了,龙岗未来应该成为深圳与周边区域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区,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龙岗的定位。“当前龙岗区迎来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发建设的好时机,已落户龙岗的一些高新产业项目未来将形成新的增长点,有理由对龙岗的未来充满信心。”

龙岗区委书记高自民表示,将按照市级中心的定位规划建设新龙岗,重点围绕交通东进、产业东进、公共服务东进,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争当全市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尖兵。他进一步提到,龙岗区将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打造“一心三带”,优化城区空间布局;鼓励经济差异化发展,将优势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树立标杆和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龙岗区区长戴斌表示,龙岗区将聚焦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质量,进一步培育优质产业新增量,促进经济更高质量稳定增长;聚焦科技创新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龙岗的创新“智核”,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提高龙岗区的科技创新质量;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加大重点片区城市秩序维护、城市环境管理力度,将龙岗打造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区。

同时,高自民和戴斌建议市委、市政府统筹各部门,全力支持、落实好“东进战略”,特别是将更多战略资源布局在龙岗,推动“东进战略”更好地实施。另外,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龙岗建设产学融合示范区的支持力度,强化龙岗的“3+2”经济圈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交通破题

打破“凤岗瓶颈”,提前建设深惠城轨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龙岗—坪山要联手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对外交通至关重要。如何强化龙岗的对外交通?市政协委员吴书坤、侯海、刘晓杰、杨俊、陈泽衍等人联名建议新增东部至机场快线(快速轨道)。

上述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新增东部至机场快线、助推东部中心建设的建议》提出,建议新增东部至机场快线,并尽快列入轨道建设规划中,要与既有轨道11号线共同实现全市重要城市中心与机场的快速轨道联系。

在线路设计方案上,该提案建议线路起于深圳机场T4航站楼,经宝安石岩、龙华、龙岗坂田、李朗、横岗、龙岗中心城至坪山,线路全长约50km,其中龙岗中心城至T4航站楼约40km,运行时间约30—35分钟。或者可将经宝安石岩、观澜、平湖、凤岗到龙岗中心城的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在另一场合,市人大代表陈少雄、林卫华等也为龙岗交通破局发出呼声,建议加快推进前龙快线、10号线东延和深惠城际线规划建设。

在深圳市规土委最新公布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线网规划》)中,龙岗区诉求强烈的前龙快线(前海至龙岗)已被采纳,并被命名为规划21号线。在轨道四期14号线龙岗支线基础上,规划将龙岗支线独立成线南延至前海—南山中心,承担东部中心与前海—南山中心的快速联系功能。该线路南起前海妈湾,经梦海大道穿过前海中心区,经南山科技园,穿塘朗山经民治、坂雪岗、布吉、白坭坑至14号线坳背站接14号线龙岗支线,线路全长约63.2km,单行所需时间预计约40分钟。

“前龙快线作为14号线龙岗支线拆解后的延伸,可强化龙岗中心城与我市现有中西部中心的快速联系,强化东部中心与前海—蛇口自贸区的联系。”上述建议提到,该线还可串联前海中心、深圳北中心、东部中心等城市中心,形成南山科技园、坂雪岗科技城、李朗未来科技城、深圳国际低碳城等城市重点发展片区的联系路径,同时也可弥补城际线站间距大对沿线覆盖的不足,加强深圳国际大学园与西丽大学城的快速联系。目前,该线部分线路作为轨道四期14号线的一部分已先期实施,前龙快线作为弹性线路仅纳入深圳市轨道远景网调整规划的盘子,尚未纳入近期建设规划。

陈少雄、林卫华等建议,鉴于前龙快线对于东部地区的重要意义,建议市级层面调整建设时序,加快该线建设,将该线纳入深圳市轨道《四期建设规划调整》。

关于10号线东延,上述建议提到,《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地铁10号线(当时称为16号线)东延,但由于该段需穿越东莞凤岗,实施难度较大,因此《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2012—2040)》将其取消。近期,经多方呼吁,《线网规划》将其恢复并略有调整。根据《线网规划》,轨道10号线将向东延伸至龙岗中心城,与16号线换乘,串联平湖、凤岗及龙岗中心城,东延段长约10km。由于线路主体位于东莞凤岗,虽已纳入规划,但该段为弹性发展线路。

鉴于10号线东延段对于贯通东、西龙岗,促进龙凤一体化意义重大,同时考虑到该线已作为弹性线路纳入我市轨道远景网规划,龙岗区建议市级层面推动该线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借助已有的深莞党政联席会议平台,加强两地沟通协调,将该线调整为优先发展线路并纳入《四期建设规划调整》。

关于深惠城轨,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深惠城际轨道项目利用深圳市轨道14号线通道引入龙岗区,与14号线共轨运行,2020年前先期开工建设惠州段,深圳段被列为2020年后开工线路。根据深圳市所做的深惠城际详细规划,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规划的具体走廊作了优化调整,规划深惠城际与轨道14号线走廊剥离,加强前海中心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作为城际线路,深惠城际项目对促进区域融合,推动深莞惠及河源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深惠城际轨道的建设将极大促进前海蛇口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目前,省发改委已委托省铁投启动深惠城际轨道惠州段预可研工作,并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但深圳段未列入2020年前实施计划。”陈少雄、林卫华等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尽快协调省发改委、惠州市与东莞市就本线的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模式进行沟通协调,争取按照深圳市提出的规划方案提前启动深惠城际轨道项目的建设。

除上述建议外,在近期召开的深圳市“两会”上,来自龙岗区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就加快银龙大道一期建设、尽快启动机荷高速公路拓宽改造等建议献策。

创新发展

借助国际大学园优势推动校企协同创新

创新发展仍然是深圳市2017年的主旋律。

2017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深圳在实施新一轮创新发展战略布局中提出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建设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搭建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十大“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十大人才工程)。

在新一轮创新发展格局下,龙岗区如何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面面临着第二产业比重大、产业组织不合理、产业升级换代的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黄丽萍提交的《关于搭建合作平台,激励校企协同创新的提案》提出要重视国际大学园在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多渠道搭建校企合作支撑平台,以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发展,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整合创新创业基金,着力引导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激励高校教师、学生创新创业。

科技基础设施是带动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它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作用。市政协委员、龙岗区政协副主席陈红在《关于落实东进战略,打造东部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案》中分析了深圳与世界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如何拉近这种差距?陈红提出了三方面建议:首先是由政府各相关单位主导,整合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创新软硬件资源,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和共用共享;其次,围绕龙岗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布局一批共性技术平台、产业化服务平台;再次是利用现有国际大学园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

市政协委员陈文宏提交的《关于为东部崛起提供科技支持的提案》认为,深圳东进也是科技的东进,建议以大运新城为核心,以大龙岗中心城为次核心,以龙岗、坪山、大鹏等原龙岗区域为依托,规划建设深圳东部科技园。具体实施上,他认为应该结合东部产业特点,大力支持国家、省、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龙岗,同时在龙岗区布局高校、科研中心、研究院、研发机构及创新平台等资源,支持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为东部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他还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在东部布局符合深圳产业发展方向的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加快创新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

城区提质

布局音乐厅歌剧院,以城市品位集聚高端人才

中共深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决定将2017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要求全面提高经济质量、社会质量、文化质量、生态质量和党委政府服务质量。连日召开的深圳市“两会”期间,“深圳质量”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议话题。

地处深圳原特区外、作为深圳“后发区”的龙岗如何在城市建设、城市治理质量上提升档次?市政协委员刘冲通过《关于加大对龙岗区公共服务支持力度的提案》建议,深圳未来资源应尽量往龙岗区等东部地区倾斜,布局文化高端基础设施,包括音乐厅、歌剧院、文化馆、艺术馆等,以便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集聚高端人才。

同时,刘冲提出将更多核心医疗资源、医疗人才引入龙岗,将龙岗中心医院建设成为东部国际化医学中心,加快市第三儿童医院在龙岗建设,利用在建或拟建的医疗硬件设施,建设服务东部的中外合作综合医院将优质教育资源向龙岗倾斜,支持市直属重点基础教育学校在龙岗合作办学,从政策上支持龙岗区布局3-5所国际化学校;建设满足东部中心定位需求的生产型重大服务基础设施(若干商务集聚区含展览、展示、交易、科技服务等),提高龙岗质量。

市政协委员樊亮关注的是另一可高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政府大数据应用问题,提出了《关于推动政府大数据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的提案》。针对目前市、区在大数据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明确大数据统筹的实施主体、实施“大数据库”战略、数据共享要突破部门利益以及探索向市场开放数据等建议。

深圳质量强市的战略目标具有非常深远的重大意义。“但在深圳政府采购项目中,‘价低者中标’的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带来恶性竞标,从而严重影响深圳质量建设”,在《关于推行有利于深圳质量建设的先进竞标模式的提案》中,市政协委员李圣泼提议全面推行有利于深圳质量建设的先进竞标模式。他建议从制度和法律层面上保障“自定法”先进模式的实施,并建构合理的组织机构、监管监督体制等,探索创造多种先进科学的招投标模式,打造合于时代的先进科学竞标模式。

市政协委员朱文豪等则认为,对比“福田—罗湖”和“南山—前海—宝安”,龙岗打造东部中心是在建成区的基础上建设,要更好的实现建设目标,希望在市层面高位推动,大胆突破现有的用地、规划、城市更新等方面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制约,给予龙岗打造东部中心的特殊政策。其联名提出的《关于推进龙岗区打造东部中心若干建议的提案》建议市政府应参照福田中心区、前海建设管理模式,在市级层面统筹东部中心相关工作,并继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在龙岗区试点进行以综合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地区发展的“一张蓝图”,同时加快推进部分生态线审批时限、简化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程序。

 

编辑:田小静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