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彩。
数学是抽象、严密的逻辑体系,时常让学生头大,对高中文科班的学生尤其如此。而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数学老师孙文彩,言传身教,用课堂上一句句赞美,一声声温柔暖语,一阵阵和蔼可亲的关怀,让学生从关爱中得到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不少学生爱上了数学课。
此外,在课堂之余,他痴迷不等式研究,曾提出过一个不等式猜想,发表在世界知名数学杂志《美国数学月刊》上,在数学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穿插故事 用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11月8日下午,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见到了刚从课堂下来的孙文彩老师。戴着眼镜,穿着素色格子衬衣的孙老师看上去十分儒雅,采访中,他总是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教好数学是我的天职,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可分享。”
孙文彩是湖南南县人,2001年来到龙岗,先后在平冈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担任数学老师,至今已有32年教龄。32年来,他长期坚持在教学工作一线,恪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
“孙老师的课堂很精彩,总是一环扣一环,从抛出问题,到思考、研究、解决,环环相扣,引领我们一步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网络。”提起孙老师的数学课堂,孙文彩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高三英才班学生辜家健竖起了大拇指。另一个学生罗湉宇也表示,“孙老师做事很认真,每次上课的教案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课堂上还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他的数学课既逻辑严密又不失风趣。”
精耕细作 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虽然有32年教龄,孙文彩仍坚持自己写教案,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对课堂环节与流程,知识与结构,例题与习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面对不喜欢学数学,对数学心存恐惧的学生,怎么办?”孙文彩自有妙招,他说:“要用激情和爱心和学生多交流,多正面鼓励他们。”孙文彩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式综合型主体性教学模式”教学法。“动态,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采取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综合型,主要以小组式、合作式、讨论式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主体性,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孙文彩解释道。
在孙文彩执教的班上,曾有名高三女学生李璐(化名),一直对数学心存畏惧,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临近高考了,她很着急,却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发力。孙文彩得知后,帮助她梳理了知识系统,并不断鼓励她,激发了她的学习热情,“这个学生按步骤,一步步学习,突破了心理恐惧,最后高考数学考了143分。”孙文彩说,同学们和其他老师也帮了不少忙。
痴迷学术 曾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数学猜想”
除了教学业务出色外,近20年来孙文彩还痴迷于不等式研究。教学之余,他长期致力于几何不等式、均值型不等式、不等式证明方法等的研究,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多篇,许多成果处在国内外先进水平。
2006年11月,孙文彩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数学猜想,提出或证明近20个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数学猜想,在我国几何不等式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灵感来自一次教学公开课。孙文彩回忆道,当时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均值不等式”时,脑子突然来了灵感,从中学数学中常见的“均值不等式”联想到了目前国内数学研究前沿的几何凸函数领域。有了这个念头后,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不断钻研,常常研究到凌晨一两点。
孙文彩一步步向深度推进研究,提出了最终在《美国数学月刊》上刊登的几何凸函数研究领域的不等式猜想。通过数日推算,孙文彩始终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他将自己提出的不等式猜想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国内多位几何凸函数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数日过后,多位数学家给孙老师回信,都异口同声地说此不等式猜想的确仍未被证明。
除了自己研究不等式外,孙文彩还带着学生一起研究。在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的校园里,学生们都知道孙文彩是位研究不等式的“大咖”。今年5月,原高三学生许家祥在学习之余发现了一个不等式,没办法解决,过来向孙文彩求教,在孙文彩的指导下,该不等式最后被证明出来了,还获得了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三等奖。
除了钻研不等式,孙文彩还出版了2本数学专业性著作《函数中的典型问题与解题方法》和《立体几何技巧与方法》,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初等数学研究方面有关立体几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成为高考和竞赛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本较有价值的学术性参考书籍。
工作心得
立德树人师德为先
恪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
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课堂环节与流程,知识与结构,例题与习题,追求教学的科学与合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欢。
潜心钻研追求卓越
近20年来长期研究几何不等式、均值型不等式、不等证明方法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多篇,许多成果处在国内外先进水平。(深圳侨报记者 石小利 钟致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