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袁爷爷,一路走好!”

2021年05月25日 08:01 来源:龙岗融媒

image.png

深圳市民沉痛悼念国之功勋袁隆平。

image.png

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内的稻田一片绿油油。

image.png

周沫子涵写信悼念袁爷爷。

5月24日9时30分,深圳的天空下起了大雨。这天,是沉痛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日子。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带着深圳市民的悲痛,共同“稻念”国之栋梁袁隆平。

当日10时许,袁老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而在半个小时前,在距离长沙800公里之外的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也在此为袁老举行一场简朴而隆重的悼念仪式,深圳市民闻讯赶来,深切缅怀这位国之功勋。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

2004年4月,为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来到深圳选址,相中原龙岗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遂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龙岗区合作,兴建国家超级杂交水稻基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从在碧岭种下超级杂交水稻,到现场助威2011年大运会赛场,再到位于坂田片区的“隆平路”,袁隆平院士与龙岗结下不解之缘。

昨日,记者来到悼念仪式现场,这里早已站满从全市各区赶来的市民。仪式现场布置得简洁庄重,气氛肃穆,正中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横幅,下面摆放着遗照,两旁竖幅写着“创杂交水稻福泽遍布大地,赴极乐天堂星光闪耀太空”。遗照两侧摆放着深圳市、龙岗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敬献的花束。

“2015年,袁老就是从碧岭的院士楼出发,到我们企业参观和指导,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当时我们承接了超级稻工程,并在河源做试验田。袁老让我们好好去做,还给我们题字‘希望利用超级杂交稻为广大农户多做贡献!’”深圳市联益米业有限公司主任黄展强捧着珍藏多年的袁老的题字,怀着沉重的心情说。

“隆情垄土半亩千斤稻谷香飘全世界;平怀天宇一生万载禾下乘凉大中华。”深圳市绿色农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陈良耿敬献挽联以寄哀思。他告诉记者,2019年深圳农促会成员单位特地前往湖南长沙袁老家中拜访,当时袁老嘱托他们要“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至今他们仍铭记在心。

禾下乘凉梦足食忆袁公

5月24日9时30分,悼念仪式正式开始。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天仿佛也为之悲痛,为之落泪。深圳市农业界代表、市民群众、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成员上百人来到现场,大家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为袁隆平院士默哀三分钟,并有序走到袁隆平院士遗照前献花鞠躬,祝愿他一路走好。虽然无法到长沙亲自送别袁隆平院士,但并不影响深圳市民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

“袁隆平爷爷,您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的骄傲!您曾说过,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是中国的,且是世界的!袁爷爷,我爱您!我一定珍惜粮食,好好念书!”在悼念仪式现场,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叫周沫子涵,今年9岁。她和妈妈一起来到这里,沉痛悼念可敬可爱的袁隆平爷爷,还特地手写了一封信,献给袁爷爷。

“我原本想带孩子去长沙悼念袁老,但考虑到距离比较远,刚好在朋友圈看到深圳有悼念仪式,所以一大早带着孩子从龙华赶过来。”妈妈薛会平含泪悲痛地说,“我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讲他们吃不饱饭的日子有多难熬,我觉得应该带孩子来瞻仰、缅怀伟人,了解袁老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粮食。”

待稻丰无忧将不负国士

“袁隆平院士在深圳留下很多足迹,为深圳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各界强烈诉求下,我们决定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设立袁隆平院士的悼念厅。袁隆平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我们将继续他的未竟事业,努力实现他的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龙岗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孟祥伦是袁隆平院士弟子武小金的学生,因为武小金博士到长沙送别袁老,由他在深圳组织这场悼念仪式。

孟祥伦回忆说,2010年,他来到龙岗水稻研究所工作,师从武小金博士搞超级稻研究。“期间我见过袁隆平院士七八次,他非常质朴,和蔼可亲,跟我们座谈,带我们去田里悉心指导我们田间的工作。”

十几年来,龙岗水稻研究所科研成果不断推出,多个品种的推广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为我国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2019年7月,根据龙岗区政府统一部署,龙岗区投控集团辖属碧岭公司承接管理碧岭农科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管理优势,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致力于将碧岭农科园打造成为扎根龙岗、立足深圳、辐射全国的现代高新农业示范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生态休闲风景区。

从袁隆平院士悼念厅走出来,记者看到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内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在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有些已经抽穗了。再过两个月,水稻就要成熟了,届时将染上金灿灿的颜色,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摆,又是一派丰收景象。17年前,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也曾在这里弯下腰,拿起镰刀,割下一束稻谷,并将稻谷举过头顶,喜上眉梢……

耳边突然响起悼念仪式上主持人深情朗诵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待到水稻丰收时,我们想说的是,“稻子熟了,袁老,我们想您了。”(记者 何小娟 通讯员 许能裕)


编辑:叶玉燕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