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龙岗红色文化地图】阳和世居:一座客家老围的百年芳华

2021年04月30日 09:22 来源:龙岗融媒

阳和世居内院。

扫码看H5 赏更多精彩图片

白墙青瓦之间,时光的痕迹清晰可见,残垣断壁之上,爬满了野草藤萝;层层叠叠的房檐,诉说着筚路蓝缕创业的艰辛;高大庄严的门楣,昭示着昔日门庭若市的辉煌……在宝龙街道同心社区阳和路与岗德路交会处,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客家围屋——阳和世居。

集厚重文化和传奇经历于一体的阳和世居,已有210年的历史。这里曾上演过悲欢离合的世间百态,也见证了硝烟炮火的革命岁月。和平年代,一代代族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局动荡之时,仁人志士在这里搜集情报,传递革命火种。

逾两百年历史

客家老围见证红色岁月

阳和世居位于宝龙街道同心社区阳和浪居民小组,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08年) ,至今已有210年历史。当年,坑梓黄氏六世祖黄继先(字光裕)从阳氏手中购得此处宅基地,故名“阳和世居”。建筑整体布局为三堂两横四角楼一望楼带走马廊,面阔55米,进深65米,占地面积3575平方米,土木结构,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岁月更迭,宅前的月池已被填为平地,后面的风水林也不见踪影。只有那坚固厚实的高大围墙、工艺精湛的雕龙雀替、穿梭于东西围屋之间的走马廊、巍然屹立在角落的三层角楼,以及布在角楼上的一个个枪眼和望窗,使整座房子显得颇有历史厚重感。

这座看似普通的客家围屋,却和一段段红色历史相关: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纵队的服装厂、伤病员的医疗基地以及交通联络站,有多名在龙岗红花岭阻击战中受伤的游击队员在此疗伤,解放后也曾作为某部的高炮连和化学连的驻地。

设立交通联络站

坚持开展武装斗争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阳和浪、长湖围、丁甲岭(今大同乐片区一带)等附近十几个村庄,是日军维持会管不到,龙岗墟的国民党乡政府不敢管的地方,阳和浪村自然也就成了所谓的“两不沾两不管”地带,这为发展地下党组织提供了优越的掩护。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1939年初,“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派共产党员何清、苏伟民、钟秀英等来到阳和浪村,以“东团”成员黄廷康位于阳和世居的家为据点,在这里宣传抗战理念、组织群众建立“抗日同志会”,并发展党组织。“这一年,我的祖父黄廷康追随东团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回到家乡,并把同样是东团成员的何清等人接到家里落脚。”阳和世居原住民黄建友说,“作为祖父的长子,我的父亲黄光当年只不过是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可这一年却是决定他人生走向的关键一年。”在共产党人的熏陶下,黄光开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担任中共地下党龙岗特派员兼站长,黄建友的母亲张娣、姑姑黄娇也成为地下交通站的一员。

虽家境清贫,但黄光仍设法从财力物力上支援革命队伍,并将阳和世居作为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后来阳和世居还成为中共地下党坪山地区的领导机关所在地与惠阳县委的联络点,同时也是地下党抗日武装的联络点。多年来,数不清的地下党领导、交通员在这里落脚、休息、递送情报、带路送人。

1940年,阳和浪地下党支部成立。1941年,日军进入坪山后,经常扫荡,抢劫民众财产、粮食,为此,阳和浪地下党支部提出针对性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抢粮”战略,组织近距离伏击日军,粉粹鬼子的阴谋。“当时几乎全村人都参加了抗日斗争,并主动保护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阳和世居理事会会长黄谷浓感慨道。

不仅如此,党组织还带领群众一再给予日军迎头痛击。1944年,日军进驻龙岗,先后派汉奸梁思敏、陈天涯、李琪任伪政权维持会会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黄光作为地下党特派员,和手枪队队长陈关清一起,带领手枪队队员将三个汉奸先后清除,大大震慑了敌人。此后,日军在龙岗再也组织不了维持会,群众被迫供应日军物资的负担也大为减轻。

接待大量伤病员

龙岗“沙家浜”掩护党组织安全

以前的阳和浪村,村民聚族而居,高峰期有二三百人。尽管如此,村民仍然腾出地方,不仅接待地下党员和交通员,还容纳来自战地医院的伤病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党中央的指示,东江地区于1946年恢复了武装斗争。由于战斗频繁,当时的江南支队二团成立了战地医院,同乐片区成了战地医院的重要隐蔽之地,被称为龙岗的“沙家滨”。有一次,医院40多名伤病员转移到阳和浪村,黄光把伤病员分散到各党员家中,仅他家就安置了10多名。1943年8月,红花岭阻击战爆发,敌我双方交战惨烈,阳和世居又成了安置伤病员的重要驻地之一,接纳了30多名伤病员。在黄光的组织下,村民们腾房子、扶伤员、烧开水、洗绷带,主动照顾伤员,让其得以早日康复。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了大量伤病员。

1948年春,地下党负责人罗枢送一批党员骨干参加宝安县委办的培训班,来到黄光家联系相关事宜。当他走进阳和世居门前时,黄光在窗口大声呼喊:“罗仔,赶快回去,嗬呵鸡仔(指蒋匪)要大扫荡了。”罗枢扭头就走,这不仅让他摆脱了被抓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及时通知了参加培训的同志撤离,保护了地方党组织的骨干力量。

解放战争期间,阳和世居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在这里,不少子弟或是积极参军,或是加入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方;或是做好后勤工作,保障部队供给……

建筑残破成危房

盼老宅修旧如旧焕发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阳和世居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居住在围屋的村民纷纷洗脚上楼,盖起来新房,离开了世代居住的老宅。

黄氏族人搬走后,有一段时间将阳和世居出租给打工者,结果内部环境十分脏乱。后来在黄谷浓的推动下,族人下决心清租,空出来好好维护。几年前,他们还举行了一次募捐,对阳和世居进行大修。“仅依靠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黄谷浓希望有关部门能积极介入,将传承龙岗客家文化的老建筑修缮好、维护好。

“近年来,我们对辖区文物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摸排和登记造册,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保护利用。”宝龙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向区里积极申请,严格根据“修旧如故,保持原貌”的原则,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科学传承和活化利用,争取将阳和世居打造成集传统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展示窗口和活动平台。(龙岗融媒记者 刘芳菲 文/图




编辑:李云云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