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从“榕树头”到未来湾区枢纽交通建设的“龙岗速度”

2020年08月04日 08:19 来源:深圳侨报

image.png

坂银通道的通车为龙岗交通带来更多便利。

image.png

建设中的大运枢纽。

image.png

2010年12月,地铁3号线一期正式开通。

image.png

平湖市民抢鲜体验地铁10号线。

建区之初,从龙岗到罗湖,单程2小时是最起码的时间成本;时隔27年的今天,从平湖火车站乘坐高铁说走就走,龙岗人不到2个小时就可抵达珠江西岸的佛山。

时间在变,龙岗在变,龙岗人的交通出行在变。多年来,每一次驾车行驶在新开道路的新奇感叹;每一条家门口的断头路被打通的畅快感受;每一次,看着地图上一条条轨道线路变成了现实的兴奋……

27年的时间里,对于交通之变,龙岗人感受太多。

“龙岗榕树头”下的开拓者

老式的中巴车卷着尘土,由西向东缓缓行驶在深惠公路(现龙岗大道)上,车上的乘客随着车身一路颠簸晃动身体,有人已是昏昏欲睡。突然,人挤人的车厢里的一个角落“窜出”利索而洪亮的一句“龙岗榕树头”,打破了沉寂和睡梦。车门打开,拎着大包小包的乘客直到下车后才发现,这里没有明确的站牌,只有一棵巨幅树冠的榕树,炎炎烈日下,往来乘客纷纷躲进树荫候车。这是建区之前龙岗人出行的场景,也是不少“老龙岗”的共有记忆。这棵长于龙岗河北岸吓陂头桥(今夏陂头桥)上的古榕,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扮演着“龙岗交通地标”的角色。

当年,无论是从龙岗镇中心还是原特区内往来的公交运输车辆必然有一站停在“榕树头”,来往于罗湖、龙岗、平湖甚至东莞惠州的人们在这里转车。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一批又一批开拓者来到龙岗,他们在榕树头开启了自己“深圳梦”的第一站。

深圳东部公交公司结算中心主任夏仿球就是众多开拓者中的一位。从事交通运输行业20多年的他,对那个年代交通情况仍记忆犹新:“1989年,深圳市公交公司的21路公交车从建设路开至龙园,这也是龙岗镇首条公交线路。”他回忆着,直至1993年建区后,龙岗交通快速发展,短短一年就开通了11条新线路。

龙岗区政协原副主席刘须恕也是龙岗城区建设的第一批开拓者,并亲自参与了龙岗中心城规划建设,“那时的中心城一片空白,很多地方都是河滩地,市政道路几乎没有。”正如他所回忆,建区之初的龙岗百业待兴,1993年2月10日,龙岗中心城破土动工,其中包括龙城大道等市政道路修建项目。直至1996年5月,中心城10条市政干道实现通车,交通干道的初具规模让深圳东部这座小城初现雏形。

如同刘须恕一样,第一批参与龙岗建设的人当时有不少住在原特区内,那时的龙岗没有高快速路,与原特区内的道路连接只是靠一条双向4车道的深惠公路,单程耗时就需要2个多小时。龙岗与原特区内快速道路的交通联系显得尤为迫切,1999年5月,机荷高速顺利通车,龙岗区与深圳西部建立起快速交通联系;2001年底,长约20公里的水官高速建成通车,打通了龙岗与罗湖、福田等市中心区的快速通道。

但,龙岗和龙岗人还在等待一个机会。

深圳都市圈中的“龙岗枢纽”

乘坐地铁3号线途径大运站,窗外是一片繁忙的工地施工场景。按照规划,两年后这里将建成深圳东部唯一汇集城际、快线、普线的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衔接既有地铁3号线及在建14号、16号线和规划的深大城际。

为什么是龙岗大运?今年6月,《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出台,提出将建设由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组成的深圳都市圈。如果将视角提高,放眼深圳都市圈,龙岗刚好位于这些城市的几何中心处。有观察人士认为,未来龙岗将承担对内连接深圳各区域,对外连接莞、惠、河、汕等城市,发挥要素资源集聚、扩散和辐射作用。

“龙岗将真正成为交通枢纽。”据市交通运输局龙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龙岗将探索构建“2+4+4”城市多节点交通枢纽格局,努力打造全国性客运交通枢纽2座(坪山站、深圳东站)、区域性客运交通枢纽4座(平湖站、五和、龙城北、大运)和全市性客运交通枢纽4座(白坭坑、大运北、横岗四联、黄阁坑),并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

事实上,龙岗在“枢纽”建设方面已有所行动。6月底《深惠城际铁路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关于深圳至大亚湾城际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社会稳定分析专题研究的公示》《新建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信息公示》相继发布,深惠、深汕、深大3条城际线路站点首次曝光,根据规划,三条城际线路都与龙岗有关并串联起大运、五和、深圳坪山等交通枢纽。据龙岗区轨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14、16号线预计2022年建成运营,而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年)》,3号线四期与16号线二期,两条线路于今年启动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运营。这意味着,至2025年,龙岗区轨网密度将有目前的0.09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1公里/平方公里。

“展望2035年,龙岗区内将形成约291公里的城市轨道线网,约占全市的21.8%。”龙岗区轨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岗正在设想新增深圳都市圈核心区至东莞、惠州的快线以及坂田、大运、坪山等东部中心组团之间的内部联系普速线。

未来的龙岗在都市圈中的枢纽功能将得到极大提升。

大运!大运!从这里开始!

2007年1月17日凌晨2时37分,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办权落定深圳。在“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下,大运会主场馆、大运村及大运文化园等设施选址龙岗。

当年,深圳大运会赛事口号是“从这里开始”。如今回头看来,借助盛会举行,龙岗的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一样“从这里开始”。

时至今日,披着“彩色外衣”的地铁3号线列车仍在运行,曾经它叫做“大运专列”,成为龙岗交通“跨越式”发展的标志。2010年12月28日,地铁3号线一期正式开通,一趟蓝色的列车从草埔站开出,一路向东行驶,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运行,抵达终点双龙站,这是城市轨道列车与龙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深圳地铁集团客运三分公司乘务三室主任王宏均就是当时这趟列车的司机,对于当年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能感同身受的是,那时龙岗人对于地铁有多么渴望,很多人都是一家老少来乘坐地铁!”那天,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他把地铁3号线第一趟列车开进了龙岗。

事实上,2002年深圳正在编制地铁二期工程,而地铁3号线能否通到龙岗中心城区还是未知数。对此,龙岗区表态坚决:只要市里同意,3号线可由龙岗负责融资建设。最终,地铁3号线龙岗段几乎全部采用地上敷设的方式,全长不过20多公里,却成为龙岗交通建设的“大步跨越”。2011年6月,全长41.7公里的地铁3号线通车,连接起龙岗中心城、罗湖中心区以及福田中心区,拉近了龙岗与市中心区的距离。

大运会为龙岗城市交通出行带来的改变,地铁3号线只是其中之一。借助大运机遇,龙岗大道改扩建完成,龙翔大道改造完工,水官高速扩建成当时全国最宽的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盐龙大道(原北通道)、爱南路(原南通道)通车,丹平快速通车,70多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形成了立体式交通路网,实现了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大运会,让龙岗的城市化进程至少加快了10年。”大运会结束后,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而产生共鸣的是,龙岗不再是深圳“遥远的关外地区”,特别是轨道网的融入,高快速路网的连接,鹏城东翼一颗发展“明星”蓄势待发。

风向东吹跳出龙岗看龙岗

如今,驾车从南坪快速向南行驶,进入鸡公山隧道走坂银通道,短短4分钟时间,就可从坂田直抵银湖。今年4月28日,备受关注的坂银通道正式通车,这条南北走向的重要通道拉近了龙岗坂田与市中心区的时间距离。坂银通道项目2015年7月1日正式开工,也就是从那时起,东风拂来,吹向龙岗。

“深圳要坚定不移实施东进战略,坚定不移把东部的交通打通。”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参加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龙岗代表团讨论时曾这样强调。2016年,深圳全面实施“东进战略”,龙岗交通建设迎来“黄金机遇期”。

当时的龙岗尽管有大运会加持,“交通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但仍存在交通基础建设短板。比如:东部轴线战略通道不足,难以与市中心区、香港等经济发达片区要素实现快速转换;中心城区路网不完善,东部中心核心区自身城市格局未能有效形成,交通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

落实东进战略,必须“跳出龙岗看龙岗”!深圳东部地区必须要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龙岗的首要任务就是打通与周边兄弟区联系的战略通道。

2018年国庆节前夕,沙荷路通过与盐排高速连接的方式结束了“断头路”的历史,也打通了龙岗区与盐田区的快速交通连接;2019年初,南坪三期横坪立交至龙坪立交段实现通车,龙岗区与坪山区实现快速相连……“东进战略”的持续坚定实施为龙岗交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有数据统计显示,至2020年5月底,龙岗区次干道及以上道路密度由2016年初的2.4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约2.9公里/平方公里,预计2020年底可提升至3.0公里/平方公里;届时,全区“八横六纵”的干线主干道路网将进一步充实完善。

东进五年,龙岗交通的变化不止体现在区域道路交通联系,内部交通道路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十三五”以来,龙岗区滚动打通断头路,到2019年底已经打通46条断头路,对改善交通微循环、缓解片区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年底,还将有10条道路告别“断头”历史。

进入新时代,已经升级为深圳东部中心定位的龙岗,区位优势将进一步释放。

大潮珠江起龙岗交通迈入“机遇叠加期”

今年7月1日,平湖火车站首次开行直达佛山的高铁。这意味着龙岗人从家门口出发,最快不到2小时就可到达珠江西岸。

如今,在高铁“公交化”的运行图下,从平湖火车站乘车,1小时可到广州,不到20分钟可到达位于罗湖的深圳火车站,与香港东铁线无缝接驳直达香港九龙旺角。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平湖火车站这座始建于1911年的百年老站在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显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龙岗迎来了交通建设发展历史性的“机遇叠加期”。如果说,“东进战略”的实施让龙岗的交通建设必须“跳出龙岗看龙岗”,那么在“双区建设”的机遇中,龙岗则需要“跳出深圳看龙岗”,发挥区位优势,加速融入湾区。

7月11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平湖试乘体验活动举行,这条南北走向贯穿深圳中轴的地铁线即将开通,是沿线千千万万龙岗居民的热切期盼。据悉,地铁10号线设站24座,其中17座车站分布在平湖、坂田、南湾、吉华四个街道,这也是龙岗区近10年来,继3号线和5号线后迎来的又一条轨道线路。

更加重要的是,从平湖出发乘坐地铁10号线,最快45分钟即可抵达福田口岸。它将深圳北部新城、坂雪岗科技城、南湾云创小镇、吉华科创新城与福田中心区及福田口岸相连,无缝对接香港轨道线路,成为龙岗西部片区融入湾区的一条科技产业线路。

龙岗东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东部过境通道,这条全长32.2公里的快速路将串联起龙岗、罗湖、坪山三个深圳东部行政区。道路建成后,从龙岗中心城直达莲塘口岸过境香港只需要40分钟时间。

与其同期建设的还有横跨深圳北部的外环高速公路,作为深圳“七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中的最重要一“横”,深圳外环高速公路全长92.86公里,西起沿江高速公路,向东串联宝安、光明、龙华、东莞塘厦、龙岗、坪山和大鹏等区域,终点与盐坝高速公路相接。

两条高速路建成后,不仅让龙岗更深融入湾区,与中心城市建立快速交通联系,而且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东莞、惠州及市中心等方向的区域交通联系。(记者 张鹏)


编辑:叶玉燕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