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04年11月,千名画家在“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同时作画,共绘深圳美好画卷。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04年11月22日,大芬油画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揭牌。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15年5月,大芬村内,巷道成了画师们的工作场所。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04年11月22日,在大芬的一处油画商铺内,几位老外看到自己喜欢的油画,笑逐颜开。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2004年11月19日,在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大芬油画村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于11月22日正式揭牌。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成功举行,大芬油画村是首个分会场。此后,每届文博会均在大芬油画村设分会场,迄今已连续十五届。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领着20多名画工来到大芬,租了一栋二层半、面积有100多平方米的民房落脚,开始油画的生产和销售。他的这个偶然选择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并在此后将大芬这个小村落轰然推向了全中国,推上了欧美国家的艺术市场。如今,大芬早已名声在外,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打卡地。
这里是一个仅4平方公里、原居民仅300余人的“弹丸之地”,却云集了成千上万的画工、画家和画商,他们在此经营众多的画廊、油画个人工作室和油画作坊。从1998年开始,龙岗区政府开始介入,对大芬油画村进行产业引导和环境改造。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大芬村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云集至此,进行大批量的油画制作与销售,大芬村的油画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2018年全年,大芬油画村实现总产值45.5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
如今,大芬村产业模式越发成熟,各种产业业态不断补充完善,形成以经营油画为主,附带中国画、书法、陶艺、雕塑、摄影、刺绣等艺术品及艺术衍生品,而装裱、画框、画材、物流等配套服务也不断生长,成为上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基地。
近年来,大芬油画村各企业积极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国内业务,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截至2019年5月,大芬油画村拥有近300位原创画家、34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76位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150余位市级美术家协会会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大芬原创”的崛起,使大芬油画实现了由制造向创造的华丽蝶变。
未来的大芬将是多元的大芬、创意的大芬。据悉,大芬不仅将在空间上向周边地区辐射,而且在业态上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将引进艺术街区、旅游小镇、艺术酒店和创意设计等,从而打造成全国油画产业销售中心和知名国际艺术街区。(记者 罗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