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不忘初心——彭双龙·孝德文化主题书法巡展(龙岗站)在龙岗区文化馆二楼艺术展厅拉开帷幕。
73幅书法作品诠释从古到今有关“孝文化”的故事、语录和行动标准等。
深圳新闻网龙岗讯(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谢绍花)6月15日,不忘初心——彭双龙·孝德文化主题书法巡展(龙岗站)在龙岗区文化馆二楼艺术展厅拉开帷幕,73幅书法作品诠释从古到今有关“孝文化”的故事、语录和行动标准等。
据介绍,彭双龙出生于河南固始,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4年入选“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提名”,2017年获广东省第十届“鲁迅文艺奖”。其作品连续四次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等众多奖项。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诗经》里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表达的是对父母生养之恩的追思;《游子吟》有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说明了慈母恩情的厚重。汉文帝刘恒在母亲卧病期间,眼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为母亲尝试汤药温度;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无论公务如何繁忙,坚持每日给母亲洗刷便桶;沧海桑田,今日社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管岁月如何更迭,孝的本质是不变的,孝的精神是恒久的。
本次展览为彭双龙历经两年收集整理后书写的历代有关“孝文化”的故事、语录和行动标准等。作为一个学术性展览具有可读性,展览的书体在兼顾篆、隶、楷、行、草五体的同时,以彭双龙较为擅长的行书和楷书为主,比如二十四孝图行书题跋、八条屏大楷《孝子黄舒赞》等,并在作品旁边,配以文字解读和说明,方便观众通过展览去阅读“孝”。
其次展出兼具了学术性,在资料的整理和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学术标准,在二十四孝、孝子砖和拓片题跋文字的组合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把孝文化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语言传递给观众。此外,每一件作品都在讲述一个关于“孝”的故事,在“孝德”大前提下又分了几个小主题,如“二十四孝专题”“孝经专题”“金石题跋专题”,还有关于深圳本土的“孝德宝安专题”。
展览作品形式尽量多元化,既有二十四条屏、巨幅榜书,还有不足平尺的小品、宫扇小楷、横披、条幅等。其次是内容的丰富性,既有孝经、二十四孝等传统内容,又有孝德语录,既有古代的孝子砖、二十四孝图题跋,又有毕淑敏散文《孝心无价》以及“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等。
据悉,本次展览为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品牌系列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策展,龙岗站巡展由龙岗区文化馆承办,展出时间将持续到6月25日,市民朋友可前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