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龙岗区叶剑雄家庭、郑罡家庭获首届“广东省文明家庭”称号

2018年05月04日 09:59 来源:
    
");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
         

             


叶剑雄一家。


2017年1月郑罡一家在玩创工房。

近日,广东省全省家庭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会上,首届广东省文明家庭获表彰,其中就有龙岗区的叶剑雄家庭、郑罡家庭。

叶剑雄家庭:

死囚临终“托孤” 深圳民警资助持续十年有余

从军人转业龙岗区看守所管教民警,再到龙岗公安分局指挥处和大运派出所,叶剑雄的每一步,都在家人的支持下走得分外坚实。他先后获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广东好人”“深圳市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曾经,叶剑雄主动请缨,要求去负责龙岗区看守所的病号仓。他得到家人支持,放下包袱,4年间先后监管了75名艾滋病和716名肺结核在押人员。曾经,死囚陈某临走托孤,叶剑雄和家人10余年来写信关心并寄款4万余元帮助陈某远在湖北的儿子奇奇,直到他成年并找到工作。

死囚“无言”托孤

2003年底,35岁的叶剑雄结束16年军旅生涯转业到深圳市龙岗区看守所,当了管教民警,负责两个监仓近百名犯人管教工作。同时,他还有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帮教数名重刑犯。

34岁的死刑犯陈某就这样进入了叶剑雄的视线。多方沟通,陈某从一言不发转变到把叶剑雄当“哥”,被转到深圳市第二看守所后,陈某开始写信联系叶剑雄。2004年知道自己死刑日期已定,陈某第一次将湖北老家境况和盘托出——妻子离家多年,母亲已去世,70岁的老父亲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除了每天下地干活,最大的任务就是养大陈某10岁的独子奇奇(化名)。

“但是他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叶剑雄在2005年1月18日收到陈某寄来的最后一封信。在这封写满忏悔与感恩的信的末尾,有陈某老家地址和儿子的姓名。叶剑雄明白,这是陈某无言的“托孤”。

陈某被执行死刑后一个月,正是春节。叶剑雄给奇奇寄去了第一笔钱——500元是新学期的学费,500元添置过年新衣。2008年奇奇上初中了,叶剑雄每个学期给奇奇寄2500元。2011年,奇奇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叶剑雄每次资助的数额增加到5000元。

10年间,叶剑雄为这个从未谋面的孩子奇奇寄出生活费、学费共计45500元,直到孩子高中毕业并参加工作。

一开始,叶剑雄家人并不理解。后来慢慢地,在读到奇奇的充满喜悦和感恩的来信后,叶剑雄的岳父也被打动了,常常主动提出也要去寄钱。如今,叶剑雄一家与奇奇仍保持联系,书信亦从未间断。

家人的支持是强大后盾

2005年1月起,叶剑雄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去负责病号仓。

4年时间里,叶剑雄先后监管了75名艾滋病和716名肺结核在押人员,数量相当于一个中型医院传染科的一年的住院人数,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对叶剑雄的决定,家人开始不理解,后来他说:“你这样想也没错,可人人都这样想,那这个工作就永远没人干了。”后来,多方沟通,家人消除了疑虑,逐渐支持他,他也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病号仓的嫌疑人因为身体原因,情绪容易激动,经常会做出不理智行为,叶剑雄的妻子庄锦花都会主动叮嘱叶剑雄注意安全,每次回家都督促他换洗衣服,进行消毒。庄锦花则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带儿子做功课。这让叶剑雄工作起来更有信心,他妥善处理好病号仓的各类突发事件,分管的4个病号仓无安全事故,还逐步取得在押人员信任,破获了大案要案。

2017年1月,叶剑雄从龙岗分局指挥处调至大运城派出所,主管聘员中队。在新岗位上,家人也不断给予他鼓励,促使他迅速转变角色。

叶剑雄把部队多年带兵经验融入到了聘员管理工作当中去,短短几个月,大运城所聘员中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巡逻队员着装整齐、精神饱满,已成为大运城派出所的风景线。

就这样,从军队到警队,叶剑雄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妻子庄锦花等家人的支持下不断创造充满人性温暖的传奇,赢得众人点赞。

郑罡家庭:

玩具设计师首倡“玩创教育”

聪明孩子练成“大创客”

从2014年开始,龙岗区天安数码城的空地上,几个色彩鲜艳的集装箱特别显眼,这就是龙岗玩创工坊的所在地。除了这个开放式空间欢迎萌娃来玩,在玩中学之外,每月一次的“玩创汇”聚集更多萌娃和家长,听教育讲座分享提问、动手创造不亦乐乎。这个新鲜的词汇——“玩创”就这么开始深入人心,现今,深圳市龙岗区多家小学和社区将“玩创教育”引进为创新教育课程。

首倡“玩创教育”的是郑罡,从事玩具设计30多年,曾入选“深圳十大设计师”。多年来,郑罡夫妇坚持通过“玩创”教育女儿郑一溥,培养创新思维,郑一溥2012年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学,2015年被评为“深圳十大创客”,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大数据硕士学位。2017年,郑罡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聪明孩子:“挑战”爸爸 入选深圳“十大创客”

郑一溥的故事,要从5岁时说起。一天,当她起床,睡眼惺忪发现房门处贴了一张白纸,她的爸爸郑罡告诉她:“宝贝,但当你遇到困难或愿望,就写在上面,第二天,我会告诉你解决的办法。”

挑战爸爸?郑一溥果然来了兴趣。能不能做一个短时间内让柚子皮肉分离的工具、设计一台能够进行繁分数化简的计算器……在引导之后,她总会有意无意向爸爸“发难”。

渐渐长大,她的难题越来越刁钻,同时开始慢慢思索、观察父亲怎么解决问题。小学四年级时,郑一溥觉得老师拿粉笔的手总被弄得脏兮兮的。回到家,郑一溥盯上了妈妈的唇膏,在父亲的帮助下将唇膏壳改装成一个可以安装更换粉笔的保护壳,需要使用粉笔时,只需旋转出适当长度的粉笔。这一次,郑一溥的创客初体验还被学校颁了一个“小小发明家”的奖项。

10多年过去,这件小事已经超越当初的意义——郑罡的做法为中国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种可以通过“玩”来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态度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热爱发明创造的家庭中,郑一溥耳濡目染,17岁就拥有了自己的发明专利,高中时期在深圳中学组织创办咖啡屋,美国留学期间联合创始“机器之心”协会,在2015年联合发起并促成了“国际众创周末”活动,这是一次国际创客的交流Party,邀请了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20多位科学家及创客大咖进行分享,还有20多个项目展示。同年,郑一溥获得“深圳十大创客”荣誉称号。

慈母:善于倾听 善于引导

孩子是一个镜子,映射着一个家庭。郑罡家庭无疑是和谐美好的。郑罡和妻子余海霖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伙伴,在美丽的年纪共结连理。

“我们一家人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也有争论,但更多还是全家人一起地平等沟通。”余海霖说,他们一家日常生活的氛围都比较融洽,一旦出现分歧,都会将观点摆出来,然后各自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郑一溥读高中的时候,一到周末回家,总会絮絮叨叨诉说学校的种种有趣的事情。这时,余海霖会静静地坐在女儿的身旁,做一个倾听者,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进行引导,将孩子的“羡慕,欣赏,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能人爸爸:人生若游戏,万物皆玩具

郑罡对很多人说过同一句话:人生若游戏,万物皆玩具。2014年,郑罡在龙岗天安数码城成立了旨在探索少年创客培养的“玩创工房”,更系统地开展“玩创”教育。这里被郑罡设计成了一个开放空间,每一个区域都摆满了黏土、布艺、塑胶、木工、电子这5种材料及成品,作为孩子和自然界对话的5种语言。

每个月,这里都会举办一场公益性“玩创汇”活动,不仅教孩子动手实践,还有针对家长们需要所举办的创新教育沙龙(父母课堂)。有个少年找到郑罡,说自己设计了一把菜刀,并在刀把上装了电子秤,这个创意获得了学校的发明创新奖。原来是听了郑罡不经意的一次讲课,激发了他创意设计的种子,这更加坚定了郑罡走教育路线的决心。他说,因为喜欢孩子,因为是玩具设计师,所以才有现在所做的关于创新教育的一切。(易芬 刘敬 孔丽媛 文/图)


编辑:武媛媛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