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宇宙之王”霍金走了 他与深圳的故事原来有这么多……

2018年03月15日 08:34 来源:南方+客户端
    
");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4日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霍金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物理学家,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他的《时间简史》启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观。

这位在轮椅上度过了大半生的老人拓展了人类知识的领域,一次又一次把人类的目光引向宇宙,并用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为我们讲解了人生的意义和思想的价值。现在,他一定是独自去探索宇宙了。

不为人知的是,霍金与深圳还有不小的渊源,南方日报记者也曾“间接”接触霍金。深圳和霍金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且听南方+记者娓娓道来。

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宇宙学家

霍金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他在逐渐丧失行动能力的一生中,思想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他被人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他坐在轮椅上的形象已经成为剑桥大学和物理学的一张名片。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曾先后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65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出版,该书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许多中国人正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霍金教授。

霍金21岁时患上了罕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肌肉逐渐萎缩,只有几根手指能活动。强烈的求生欲与求知欲的结合,最终诞生了一个医学奇迹,也造就了一位科学大师。

在腾讯WE大会上,最后一次中国演讲

事实上,霍金和深圳还有不小的渊源。

去年11月5日,腾讯WE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是“若有光”,在这场科技创新盛宴上,霍金等9位科学家,与数千名观众一同分享星际迁徙、返老还童、癌症免疫、人工智能等话题,展示未来世界的模样。

你曾想过乘坐太空船去探访阿尔法星,曾想过与机器人女友一起朗诵叶芝的诗,曾想过让确诊阿尔茨海默症外公返老还童,曾想过帮助患肝癌邻居妹妹重识生命之光……

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未来都可能实现。

这一天,一位轮椅上的老人,跨越星辰大海,带着北京北展剧场内外的人们一起开启仰望星空展望未来的盛宴。他就是被誉为“宇宙之王”的斯蒂芬威廉 霍金,也是腾讯第五年WE大会的开场嘉宾。

霍金以独家视频演讲的方式,带来关注人类未来、探索宇宙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没有停止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关切。近几年来霍金一直关注着人类的星际迁徙。

霍金在演讲中认为,人类应该积极探索太空,寻找宜居星球,“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我们是否还有未来”。因此,他在去年推出了“突破摄星”长期研发计划,目标让星际旅行变成现实。

在全校学生中选了一名“深圳女孩”对话

在2017年10月在深圳举办的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启动的以“NEXT IDEA x未来想象”为主题的全国巡展上,深圳市民可以近距离“接触”霍金。

这项大赛发起于2012年,2017年携手史蒂芬·威廉·霍金,共同呼吁全球青年关注未来社会命题,如人类未来的智能生活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是否对人类的生存安全造成影响等。“我们会收集年轻人关注的问题,然后让霍金先生用他的角度做解释、回答。”大赛负责人凌琪斌说。

而在七年前,还有一位2004年当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曾经就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物理学系的深圳女孩刘诗仪,在霍金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与学生对话,成为唯一一个与霍金同台“对话”的本科生。

据媒体公开报道,霍金对话的人选很特别,是让全校所有学生提交问题,之后由他选定好问题交给提问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她提交的问题得到了霍金的青睐,刘诗仪最终获选成为与霍金直接对话的本科生。

对话当天,刘诗仪走上演讲台,在学院教授、霍金好友索恩的帮助下,实现了一次与物理学顶尖大师的亲密接触。霍金幽默地回答了她在高中时候就疑惑不已的关于对未来时间的问题。

“人类不是孤单的”

2008年2月,霍金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题为《为什么要探索太空》的演讲时说,自己时常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是孤单的吗?”“答案很可能是‘不’”。

这位身体无力却思想飞扬的科学大师说,如果外星生命有足够智慧,以至于能向太空中发送信号,那么他们肯定也聪明到了可以制造破坏性核武器的地步了。

霍金大胆预言,假如人类的历程再走100万年,“人类的足迹必将进入那些从未涉足过的宇宙空间”。

2013年4月,霍金呼吁为人类自身命运继续太空探索,“请(对宇宙)充满好奇”。他说,“我们必须为了人类继续走向太空。如果不逃离我们脆弱的星球,我们将无法再生存1000年”。(记者 苏梓威 陈熊海)

编辑:黄琬婷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