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各区全力破解“学位难” 龙岗高位谋划创新机制

2018年01月12日 07:40 来源:深圳商报
    
");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
         

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启动“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将其作为全市12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加以推进。自“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0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4万个。如果将解决学位紧缺难题比作是“攻城拔寨”,那么各区既有勇,更有谋。各区从实际出发,打出一套漂亮的创新“组合拳”。

“十二五”成绩斐然

从各区晒出的成绩单看,“十二五”期间,各区都在学位建设上投入了大力气,做出了大文章,取得了大成果。

“十二五”期间,福田区学校建设规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20所;南山区规划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学校2所,实际完成新建学校6所、完成率为100%,改扩建学校2所、完成率为100%,共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6万个;罗湖区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际完成数为13所,包括新建小学4所、改扩建小学7所,增加学位4860个;新建初中1所、改扩建初中1所,增加学位2100个,超额完成任务;“十二五”期间及2016年、2017年两年间,盐田区新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2所、拆除重建学校1所,累计新增教学班108个,新增学位5100个。

原“特区”外各区的学位建设情况更可谓“日新月异”。“十二五”期间,龙岗区实际建成学校29所,新增学位44700个,规划学校数、学位数完成率分别为145%、129%;宝安区完成21所公办新、改扩建学校建设工程,共新增2.33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其中新增小一学位2625个,初一学位3100个;龙华区规划新建、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7所,实际建成17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4860个,其中小学学位14760个、初中学位10100个,完成率100%;坪山区建成2所,新增小学学位3240个、初中学位900个;光明新区和大鹏新区因为起步较晚,存在较多困难,但也都取得了很亮眼的成绩。

高位谋划创新机制

学位建设,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也需要仰望星空、高屋建瓴。从机制上重视和创新,可确保工作事半功倍。

2017年,龙岗区建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龙岗区学位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级协调机制、建设计划机制、规划供地机制、土地整备机制、更新配套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等6大机制,确保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倒排相关工作进度,改进工作方法,再造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确保学校建设各项工作提速提效。同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情,龙岗区将学校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形成“多规合一”,持续推进学校建设。

而宝安区的做法,是从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入手。2016年3月,宝安区成立宝安区教育规划建设办,专门负责推进学校建设、规划等工作,学校建设明显提速。区发改局设置投资科教育组,市规土委宝安管理局设置公共项目科,区财政局设置文教科,区工务局设置房建科教育组,保障了学校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上天入地”深度挖潜

福田和罗湖的土地有限,空间不足,学位建设面临着很大的空间制约。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力,这两个区可谓绞尽脑汁。

罗湖区结合辖区实际,深挖政策潜力,在全市率先提出“上天入地”校园建设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采取“一校一案”,最大限度地深挖空间潜力。向上通过改扩建方式增加校舍层高,向下挖掘地下空间,将非教学用房等设在地下,确保地上空间充分用于教育教学,增加学校建筑面积,增加学位供给,为学校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福田区则是通过创新性的政策,向“辗转腾挪”要学位。在学位紧张的片区,福田区探索实行小学六年级学生提前到对应片区的初中就读,空出小学学位用于第二年招生。2016年开始将福民小学与皇岗中学、梅山小学与梅山中学、南华小学与上步中学进行小初结合等,增加小学学位1000多个。2017年8月,福田区与大鹏新区签订了《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在大鹏建设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在高中办学规模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在大鹏新区开办36个班的高中,区内缩减36个班,腾出教室解决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唯一没有民办学校的区,盐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非深户籍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7%,却100%实现了就近入读公办学校,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主动创新建设模式

传统的学校建设模式环节复杂,学校建设进度缓慢,不能及时满足飞速增长的学位需求。为了将学校建设全面提速,南山创新建设模式,实施EPC总承包、企业代建等多种模式,促进学校建设提质提效。例如,委托华侨城集团代建香山里小学、万科代建留仙学校等,建设工期短、质量标准高。

目前,代建模式已经在各区广泛推行。2017年9月招生开学的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由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建,是宝安区第一次采用“政府+名校+企业”办学模式兴办的学校。坪山区则通过引入万科、华润置地等房企代建公办学校,大大加快学校建设进程。龙岗区更已形成政府建设、社会建设两种途径,并探索出“政府投资—工务局建设”模式、“EPC”模式(工程总承包)、“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社会—政府按比例建设”模式、“社会投资建设”模式五种建设模式。其中,龙岗区在全市率先推进PPP项目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近1亿元,建成深圳市首家由公私合营PPP项目学校(龙岭初级中学),具有首创意义。

龙华区则在全市率先推行学校建设切块管理,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每年一次性下达项目建设经费5亿元,由原新区公共事业局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项目前期工作时限缩短约40%,项目前期流程明显简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速,创造了学校建设的“深圳速度”,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增量提质齐头并进

督政不仅为了办校,更为了办好校。在数量上尽量满足百姓需求,更要在质量上实现教育平等,促进教育均衡。因此,各区的新建学校起点都较高,直接“对接未来”。

2015年5月,宝安区提高了学校建设标准。2017年1月,宝安区政府召开学校建设会议,再次提高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建设标准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活动和学习的空间,更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土地资源,打造了全市领先的“宝安标准”。

坪山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大力引进和培育优质学位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坪山教育人才队伍提升优化“3+3工程”,提供优惠薪资和住房保障等福利,大力引进名校长、名师、优秀毕业生等,为建设更优质学位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坪山还正与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等学校协商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坪山现已布局深圳技术大学(筹)、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田田学校等涵盖小学至大学的全体系学校,举全区之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率先形成优质学位建设的局部突破。

编辑:武媛媛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