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龙岗“大职训”改革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2017年12月11日 08:06 来源:深圳特区报

龙岗是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龙岗特色和龙岗模式。图为龙岗大运中心。

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龙岗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和东部中心,产业工人逾200万。随着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龙岗区“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加之深圳“东进战略”的推进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急需,对技能人才需求巨大而迫切,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泵”。龙岗区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综合性保障,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关注到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中的拉动作用,对传统的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培训持续加以引导推动,积极培育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突出创新驱动要素、不断改革创新。

近年来,龙岗启动“大职训”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适应产业发展的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促进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目前,龙岗是深圳市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龙岗特色和龙岗模式,龙岗品牌正在成型。

改革,到中流击水!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龙岗职业教育和培训未来发展的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将职业教育和培训打造成落实“深圳东进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智造”强区的核心竞争力。

“双元制”: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先进模式引入和本土化实践

“大职训”改革呼唤灵活、顺畅、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龙岗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说,“‘大职训’体系的建设就是四梁八柱架起的钢梁架构,打好桩,锤好柱,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大职训”体系建设的落地,关键在于抓好牛鼻子、将改革从启动推向纵深发展,龙岗的人力资源部门将目光聚焦在产业工人群体状况和培养模式上。

数据显示,龙岗200多万产业工人群体初中及以下学历近50%,技工占比仅21.4%,技工结构极不合理。供给侧技能人才匮乏,难以支撑龙岗产业转型升级,原因恰恰在于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工学矛盾和场地、师资、设备匮乏等诸多限制。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实施职业教育“双元制”,即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是教育主体,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学生4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专业理论,60%的时间在企业实操训练,其核心是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是产教融合的体现。

改革举措次第铺陈。2016年起,龙岗区开始借鉴德国“双元制”精髓,创造性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龙岗实际、具备龙岗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重点是探索学校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一体的“龙岗模式”,化解人才匮乏和传统培养模式矛盾。当年的改革有四大“法宝”:

——借鉴并探索建设中德合作双元制中职学校,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开展“双元制”办学,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并生根开花。

——创新并探索“互联网+微课+双元制”在职教育模式解决在职培训工学矛盾,利用互联网、云学堂保障随时随地学、“微课”实现碎片化教学、双元制师傅带徒弟学。

——面向企业组建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学校和企业交融互动,教学培训和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探索覆盖中小企业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着力解决长期以来未在国家职业目录范围内的未持证技工以及中小企业技工“身份”难以认证的问题。

两年来的努力,改革的理念和举措逐步被龙岗企业和员工理解和接受,从最初的陌生、不解到现在的积极肯定和尽力支持,最关键的是一些企业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双元制”职业教育联盟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有100余家大小区内企业加入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联盟,部分企业已经主动尝试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自主培养,有的企业已经敲定今后将批量承接和吸纳“双元制”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训。有关部门预计,随着“双元制”联盟运转逐步显现成效,今后参加企业会进一步增加。

“规模化”:重点领域推进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上规模

近年来,龙岗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转折期和关键期,加强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扩大技能人才总量和质量,是龙岗打造“智造”强区的内在要求。

如果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双元制”模式改革找到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好方法、好理念,那么,实现技能人才大规模培养,则是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必然的结果导向。今年以来,龙岗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出要发扬工匠精神,以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打造出深圳质量的新标杆。

龙岗区秉承“大职训”改革理念,进一步实施了“探索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路径”的改革。2017年以来,龙岗尽力统筹利用区内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引导、扶持职业培训机构和重点培训工种、项目,创新推进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和多元化评价,在以下改革领域予以重点推进:

——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以全民素质提升计划为基础,以高技能人才培训为引领,全面、深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高技能人才、重点行业人才、新生劳动力、创新创业、居民就业创业及特殊群体等七大培训计划。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办学资源统筹利用,深化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师学院等区内高职(技)院校战略合作,促进区校人才共享、信息互通、产学互动。

——加快促进企业释放主体功能,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企业内训,引导企业建立培训制度和导师制度,以职业教育“双元制”联盟推动企业参与创新式校企合作。

——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办学实体建设,主要是启动中德中职学校和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实训认证区域中心建设,以此带动龙岗办学实体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扩大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推动和激励企业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推行行业开展中小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扩大职业技能竞赛规模,推动龙岗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多元、创新特性显现。

据了解,龙岗探索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推出“互联+微课+双元制”培训模式和教学平台,这已成为实现技能人才“规模化”制造和升级的重要抓手。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互联网+微课+双元制”是一种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在职教育培训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即通过建立“云学堂”,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线上理论学习、完成作业和部分考试;

“微课”即开发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视频,利用微课将知识“碎片化”,对学员进行“碎片化”教学;

“双元制”即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使学员在岗位上提升技能水平,学员可获得“技能+学历”双证书,实现学员学历和技能双提升。

“新征程”: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龙岗区共有5所中高职学校,1家专职职业教育培训业务的改革机构(区职业训练中心),1所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区职业培训学校),3个深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多家技能培训机构,数十家大型企业培训机构。其中2所高职院校(市信息学院和技师学院)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战略合作,100多家企业与市内外300多家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

专家分析,从实践来看,龙岗的“大职训”改革,具有先行先试的先验意义,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产业工人技能培养,以及提出产业工人实施大规模技能提升。这种实践,更深层次的是关注产业工人这一群体的长远发展问题,关注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夯实制造强区人才基础问题。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据了解,龙岗将总结自身过往的改革做法、经验和教训,结合深圳特色和龙岗产业实际,继续深化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尽快将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打通,实现无缝对接,打造辐射珠三角、示范全国的职业培训强区。

改革永远在路上。未来3年,龙岗职业教育培训的改革推进将有几大“要点”:

——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统筹、协调和管理,调动各相关部门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养成担当、协作作风和精神,形成“全区一盘棋,资源一起用”的发展格局。

——以“互联网+微课+双元制”创新模式为切入点,全面梳理现行职业教育培训好做法、好模式、好理念,加强传统学校之外的非全日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尽快打造龙岗特色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使职业教育培训成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优势抓手。

——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技能形成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以及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培训的主体作用,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多方宣传,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舆论氛围和“崇尚工匠”的社会环境。针对产业工人群体,尽力讲解、宣传政策优惠和职业前景和形势,调动产业工人和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

“大职训”改革目的,是要解决全区技术技能人才量效问题和供给问题,为龙岗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按照设想,到2020年,龙岗区将实现技能培训总量从年8.5万人次跃升到超14万人次,增幅超60%,引进和培养各类技工年增长量从1.7万人跃升到5.2万人,增长翻2倍,技工增长速率达3.5%,尽力缩短追赶工业强国德国的时间,促进龙岗工业、制造业顺利升级以及创新综合生态体系的完善建设。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适应新时代需要,职业教育培训要继续推进综合改革。龙岗区将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和倒逼机制,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眼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系列难题。龙岗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主动的、自下而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将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发展的无限潜力。(吴丹林)

编辑:武媛媛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