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景田北食街集合川菜、粤菜、东北菜、湘菜等菜系,对于深圳老食客而言,这里虽然环境不算“高大上”,但有着一份特别的记忆。
景田北食街曾经在深圳红火十多年,2015年整体拆除,酒楼人去楼空。
景田北食街昔日。
食街前昔日车水马龙,如今这种情况少见。
原标题:消失的食街,在记忆中浮沉
深圳新闻网讯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货”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成了饮食文化爱好者理直气壮的自我称谓。吃货云集之处,也成了反映一座城市饮食文化的地标所在。深圳经济特区近40年的历史中,也不乏这种地方。那就是,曾经存在于深圳不同片区的——食街。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不同地方的方言土语,不同地方的风味菜肴,在深圳的食街都能听到、遇到。于是,形形色色的食街,成了深圳这座移民城市一个独特的社会生活场景。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很多火爆一时的食街,相继走入历史,只存留在深圳人的回忆之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食街,就是餐馆酒楼集中的地方。一张发黄的老报纸记载:2001年11月20日,黄木岗益鸣食街拆了。回首深圳经济特区不到40年的过往,曾经存在过、热闹过,如今渐行渐远的食街,恐怕不在少数。时间倒退回几十年前,食街的名头在深圳不同凡响。仅以深南路沿线为例,就曾经有5个闻名遐迩的食街:南塘食街、上步食街、福田食街、岗厦食街和车公庙食街。当然,还不必说黄木岗、莲花山、皇岗口岸等食街。那些承载了深圳人美食记忆的食街,渐渐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走入历史。
从“食街大排档”变成“百货广场”
深圳最早的食街应属南塘食街,南塘食街可以说是深圳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不但曾经缔造了深圳饮食行业的辉煌,也为深圳的饮食行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南塘食街位于深南东路旁,连接深南东路和永新街的一条通道中。南塘食街的前身是深圳的老东门市场,1983年,新东门市场落成之后,深圳的老东门市场从南塘搬迁过去,南塘东门市场的旧址空置下来。1983年底,这里筹建南塘食街。南塘食街的初衷是想将各个地区的饮食特色汇集起来,形成一条食街。当时由于受历史条件影响,到食街里开餐馆的都是一些如广州、肇庆、佛山、罗定、梅州等地的驻深单位。
1984年,南塘食街正式建成了,这条长约六百米的食街,除了南塘工商所的办公地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香烛铺、糖水铺及杂货店等,加上刚进驻的大大小小28家餐馆,真让当时人口稀疏的南塘街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常。最早在南塘食街出现,较有代表性的餐馆有“太爷馆”、“满园春”、“老北方饺子馆”、“长白山拉面”、“南苑餐厅”、“广州风味”、“龙凤餐厅”、“西江餐厅”、“嘉庆餐厅”、“南盛餐厅”、“北海渔村”、“东海渔村”、“立新餐厅”、“美滋餐厅”、“雅香园”、“喜至厅”、“龙园餐厅”、“卓记”、“新永旺”等……
由于南塘食街的定位问题,食街始终停留在大排档经营方式上,加上大部分餐馆都由国营单位集体管理,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不少餐馆面临倒闭,令当时南塘食街的发展停滞不前。1986年,有关部门对南塘食街进行了大改造,一些生意不景气的餐馆退出经营。改造后的南塘食街开始向个体户招租,个体户的进驻给南塘食街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南塘食街更上档次。改造后的食街不但家家装上了空调,而且从门前到楼面都进行了较大改观,彻底摆脱了食街原来的大排档模样。
1995年,由于“百货广场”地盘的开工,南塘食街结束了十几年的历史,光荣引退了。尽管食街已逝,但影响甚大,据说现在的“春满园”就是当年食街里的“满园春”;“北海渔村”是当年食街里的“南盛餐厅”;当年食街里的“北海渔村”却是现在的“幸福楼”;很多人熟悉的“客家王”也是当年食街里的“喜至厅”。回望这些历史,令人感慨万千。
上步食街——鱼塘和荔枝林的巨变
曾经的南塘汇食街上建起了现在的深圳百货广场,原来的福田食街变成了如今的福田医院、绿地和待建地,黄木岗、莲花山、皇岗口岸食街后来均已拆除。若要说变化最大的,则要数上步食街。在上步食街的地盘上,崛起了新城市广场(原“中信城市广场”)。
在上步食街形成之前,这片土地又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呢?来深工作14年的上步实业公司总工程师傅建平见证了它的变迁。他介绍,在特区创立之初,这里除了鱼塘、荔枝林之外,都是老屋围,居住着上步村下属两个自然村——巴登村和埔尾村的300多户居民。后来,随着老城改造的推进,这片地被政府征用,上步村兴建了两栋住宅楼——玉丰楼A、B座补偿村民。这些老屋陆续被村民出租,后来才有了上步食街的诞生。
据悉,上步食街最初是由一些生意人通过租用当地村民的临时建筑兴办起酒楼,由于生意日渐兴旺,范围也逐渐扩大,逐渐从如今新城市广场南面的南园路上一直发展到上步小学一带。当时,小食店、小餐馆一个挨着一个。这里不仅有京菜、淮扬菜、粤菜,还有湖南小吃、四川小吃等。当时食街比较有名的酒楼有春都菜馆、山外山野味馆、春园餐厅、皇上皇野味菜馆、嘉华餐厅、南山食馆、春福餐厅、华鹏食府、春华餐厅等,总数达到24家之多。
随着上步食街的兴旺,一些问题日渐显现出来。许多餐厅未经有关部门允许,擅自由一层改建为二层,甚至三层,防火通道严重不足,火险隐患日趋严重。为彻底消灭安全隐患,1994年3月10日,市政府决定全面拆除上步食街和与之相邻的上步小商品市场。到1995年,上步食街和小商品市场被完全拆除。
在上步食街和上步小商品市场被拆除之后,这块地方被围墙围了起来。按照有关计划,准备筹建广场。但因为位置显著,这块待建地成为许多商家瞄准的竞买对象。1996年8月28日,这里建起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汽车大世界”。到1999年,该地块从深圳市锦峰实业公司转手到深圳中洲城市广场有限公司手中。最后,中信集团拿到了这块炙手可热的地块,从而全面启动了城市广场的建设。
2001年11月20日,媒体报道,福田国土规划部门正组织有关单位,对黄木岗益鸣食街进行拆除。那里,后来成了笔架山公园的一部分。
渐渐消失的食街
是城市独特的记忆
席卷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几十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国际大都会,如今地图上的高楼大厦、百货商场,当年也许是一个人气火爆的食街夜市,不少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受人追捧的老店,渐渐消失殆尽。
2015年8月,媒体报道,不少吃货的聚集地景田北食街的餐馆将在月底前陆续搬迁或关门,原有建筑会全部拆除,争取次年内在原址建成一个文化+休闲的福田区最大社区公园。“景田牛肉店”“金庄园烧烤景田店”“大汗烤羊腿”……这些附近吃货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将在景田北食街消失。景田北食街有20多家商户,绝大多数为餐馆,以后“小伙伴们吃宵夜要绕路了”。家住附近的食客表示不舍……
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像益鸣食街、景田北食街一样的美食街,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有人转而寻找各类新潮的人气美食,也有人依旧不断追寻着原来深圳食街的美食。然而,这些见证着深圳的岁月浮沉,独属于深圳人的美食文化,也将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记忆。
统筹:记者 马骥远
采写:记者 史青玉
图片: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