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15年,他靠一台缝纫机把三个儿女送上大学

2017年08月15日 07:51 来源:读创app
    
");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
         

原标题:

15年,他靠一台缝纫机把三个儿女送上大学

深圳新闻网讯 15年前他放弃了稳定工作,与家人一起南下深圳,在草埔新村干起了裁缝活,靠着一台缝纫机供养三个儿女上大学。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廖明雄师傅,如今儿女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家境殷实,可是廖师傅却一直守着自己的裁缝铺,因为缝纫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廖师傅的缝纫摊就位于草铺新村这个巷口。

位于金稻田路附近的草埔新村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城中村,廖师傅的裁缝摊就在村口一条小巷内,说起廖师傅周边不少居民都认识他。一台脚蹬式缝纫机、一张小桌子、一个衣框,搭设成一个简单的摊位,廖师傅已经在这个摊位守了15年。摊位不起眼,但这里生意却很好,待修补的衣服把摊位填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8点他就来到摊位,到晚上11点收摊,中间鲜少有空闲的时间,工作量多的时候还要熬夜改衣。

△熨烫。

踩着脚踏板,来回送着布料进行缝合,针线在指尖飞舞,廖师傅一边娴熟地缝补衣服,一边和记者聊着自己的故事。“这里的裁缝就我最专业,大家都来找我改衣服,有时候还没有开始摆摊就有人打电话催我,让我快点来,有衣服要我修改。”廖师傅一手拿着皮尺,仔细量了量尺寸,另一手熟练地用粉笔在牛仔裤上做着标记。

△裁剪。

廖师傅来自服装大省湖北,年轻时拜师学习裁缝,从最基本的踩针、缝线开始学起,到后来渐渐地掌握这门手艺。他先后在湖北、云南的服装厂工作,有着多年服装缝纫工作的经验,后因眼睛视力退化,他索性就辞去工作。

△量身。

2002年,廖师傅带着一家人来深圳闯荡。“我除了会补衣服其它什么都不懂,自己的脚从来没有离开过缝纫机。”廖师傅说,刚来深圳的时候他也想干点别的,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干裁缝才会感到踏实。廖师傅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活压力很大,为了供孩子上学读书,廖师傅没日没夜给人做衣服,有时一做就是一通宵。这么多年来,廖师傅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东门,还只是去那里买布料。

△专注。

“那时候感觉有做不完的活,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廖师傅说,他和妻子俩人要养活三个孩子,生活过得很艰辛,没钱就向周边邻居借一点周转一下。有一次孩子要交学费,三个孩子要八千元,当时他根本凑不出那么多钱。廖师傅向经常在辖区巡逻的城管员借钱,对方二话不说,二十分钟后就把钱从银行取出借给他,这让廖师傅非常感动。廖师傅说,这里人非常友善,在这里生活久了,邻居们和在此巡逻的城管队员更像是亲人,谁有难处都会互相帮衬一把。“一不害人、二不欺人”,这是廖师傅的做人准则,他也用这样的准则教育儿女,做人一定要讲良心,做事一定要讲分寸,就像是缝补衣服,失了分寸衣服也就做坏了。

△廖师傅的好手艺得到了邻里街坊的好评。

“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廖师傅用这八个字描述他的一生。如今儿女事业家庭双丰收,他也过上了好生活,早已没有经济负担,儿女也劝他不要摆摊了,但他仍每天风雨无阻出来摆摊。他说,虽赚不到什么大钱,改一个裤头花费一个小时只收15元,但这是一种劳动精神,活到老做到老,一可以增加收入,二可以减少子女的负担。儿孙的衣服都是出自夫妻俩人之手,精心挑选上好的布料按照儿孙的喜好来制成衣服,不仅质量好,而且节约了一笔开支。儿女也常开玩笑称父亲为“摇钱树”,摆摊这么多年还不休息,子女曾提议带他去游玩也被拒绝,每天守着摊位哪都不去。

黄阿姨是廖师傅缝纫摊的常客,家中要修补的衣服都交给廖师傅来做,她接过廖师傅递过来的衣服,直接塞进了包里,笑着对记者说:“廖师傅改的衣服,百分之百信得过,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在电影《霸王别姬》有一段对白:不管经济怎么变化,是个人他都得改衣服,那不改衣服的,他也是人,不过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野人。如今廖师傅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依然每天风雨无阻地来到摊位给人缝补衣服。就像廖师傅所说,他和衣服打了一辈子交道,手上要是不拿针线,真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干活赚钱不是最重要的,只想给自己找个事做。

读创记者 彭晨 实习生 梁婷婷 梁琪琪/文

读创记者 肖兵峰 杨卫卫 朱俊杰 曾建端 实习生 张泉/图

 

编辑:黄琬婷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