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要闻

龙岗拟建深圳东部大学生创业中心

2017年04月19日 07:37 来源:南方日报

拟打造20个创业孵化基地

为加快建设创业孵化载体,龙岗计划建立深圳东部大学生创业中心。“十三五”期间,拟打造创业孵化基地20个,实现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逐年增长。

记者了解到,龙岗将争取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辖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合作,在龙岗中心城国际大学园区域内,选址建设全市首个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而建的区域性创业孵化基地。

据悉,该中心将探索采用“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市区街共建、以区街为主、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创业培训、创业比赛、创业交流、创业融资、创业服务等“全方位、多平台、全链条”的服务平台,力争在3年内建设成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5年内建设成为立足深圳、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与此同时,龙岗还将创建多元化的创业孵化基地。他们要求有条件的街道要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办法,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租赁房等资源,推动创建创业孵化基地。

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企业和社会机构,投入资源和资金创建区域性、示范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等多元化的创业孵化基地,引入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管理等多功能、一体化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龙岗还要求各街道每年组织6—10场主题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宣讲、交流学习等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创业者,探索开设创业事迹网络展示馆,全面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新、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

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龙翔工程”实施意见》为创业者规划了“信息化+一站式+专业化”的服务路径。

龙岗将结合新形势,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通过网上展示、线上推介等形式,为创业者搭建创业项目对接平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利用手机APP、微信等手段,定期开展公益性创业项目征集和推广服务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开发创业项目,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建设,实现就业创业服务进入微时代。

同时,该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创办网上创业培训学院,探索网上培训和网下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创业培训。

其次是完善“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龙岗将按区、街道部门职能分工,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及时发布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同时完善街道、社区创业服务平台,尤其是“空中加油站”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将鼓励组建就业创业促进会、学会等就业创业专业社会组织,搭建信息交流、就业促进、教育培训新平台。

此外,还将建立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工作室),成员包括金融、财务、法律、知识产权(专利)、市场、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网络信息和相关行政部门等专业人士,以及各行业、专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开展创业辅导、创业能力提升、基地评定、项目评优和创业大赛等工作。

为推进创业教育,龙岗拟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设创业类课程,并融入专业课程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优化创业教育师资结构,吸纳有实践经验的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加入师资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创业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和校外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龙岗拟探索建立或引进创业模拟技术平台,或选择有示范意义的创业成功企业,为有志创业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实训和见习机会。

龙岗还要求有关部门、各街道推动创业培训进校园、进社区、进厂区活动,不断拓宽创业培训覆盖面,推动培训资源对接。

随着一系列贴心实用的举措落地,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业新大陆正在深圳东部形成。

■相关

在龙岗创业可发力这些领域

《“龙翔工程”实施意见》自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试行期为4年。预计2020年底,“龙翔工程”将带动500名龙岗户籍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实现新增就业20000人。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龙翔工程升级版着眼于以更优惠的政策推动全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有四大“干货”——以高出全市标准20%的增幅,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指标(初创企业户数增速保持在12%,全市该项指标为10%);提出近10余项具体举措,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部门和街道积极性,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在全市各区率先提出在市政府创业扶持补贴的基础上增加50%的配套奖补;四是提出更加具体和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龙翔工程”取得实效。

具体而言,广大创业者可以关注哪些创业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金融租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互联网+’、科技型、文化创意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社区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编辑:田小静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