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

曾经辉煌的深圳“五湖”,你们现在还好吗?

2017年02月13日 07:41 来源:晶报
    
");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document.writeln("");
         

石岩湖温泉度假村曾因其天然温泉资源而闻名。

西丽湖

西丽之美 能否再现

35年后,李晓军(化名)略显惆怅地站在已经有些陈旧的西丽湖长廊边上,想起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当时,年仅20岁的他来到了年仅“2岁”的西丽湖度假村,心中怀着无上的荣耀在这里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度假村,而且是涉外的,能被分配在这工作很高兴,虽然那时还比较荒凉,但仍觉得大有可为。”当时的李晓军肯定没有想到,多年后的西丽度假村竟会面临有可能被拆迁的命运。时光荏苒,年轻不再,已经头发花白的李晓军不禁有些伤感,旧的要拆掉了,新的又在哪里呢?

西丽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建的第一家旅游度假村,当时可谓盛极一时,曾被评为广东“岭南八景”之一,是老深圳人心中永远的记忆。它创建于1979年金秋,原名“西沥水库度假村”,享有深圳“五湖四海”之首的盛誉,1983年,由当时的廖承志副委员长亲书“西丽湖”而易名。

“在我记忆中,大概1982年到1995年,这十几年是西丽湖度假区最为辉煌的时期。”回忆起西丽湖的鼎盛时期,李晓军的神情变得兴奋,眸子也闪亮了起来。“那时的西丽湖的可是车水马龙啊!平时人就很多,周末或者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李晓军指着不远处的一排“铁将军”把门的房子说,以前这里全是歌舞厅,一到晚上热闹非凡。“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些了。”

李晓军对于西丽湖的感情无疑是不舍的。“以前度假村里还有船,可以带游客到水库中。”李晓军说,“现在西丽水库变成了‘深圳水缸’,已不允许船下去了。”

观澜湖

碉楼资源前景广阔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探寻观澜湖的历史,晶报记者踏上这片成长了20年的土地。

观澜街道地处深圳市南北中轴线的北大门,是深圳通往东莞、惠州、汕头的重要交通枢纽。客家人聚居的观澜,素有“文化之乡”、“侨乡”、“革命老区”之称。熟知观澜历史的张舒(化名)说,大家一听到观澜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高尔夫了吧。“观澜的当地人主要是以客家人为主,不管是建筑风格还是食物都有浓浓的客家特色。”市民张舒怅然若失地说,随着观澜的高速发展,很多村庄都旧改,把老房子拆了,在原址建高楼,这自然有得有失。

1992年,观澜湖集团选择深圳与东莞交界的近20平方公里荒山野岭,发展了汇聚五大洲风格、拥有12个国际级球场的观澜湖高尔夫球会,216洞的规模,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90年代这里是荒山、秃岭、垃圾填埋场,只有一个叫做“长坑”的小水库。正因为看中这里的地理优势,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创办人先后投资逾100亿港元,在深圳市和东莞市交界的观澜镇和塘厦镇兴建了观澜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据了解,早在2001年,观澜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已经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首批4A旅游景区。2011年5月13日,观澜湖被正式评定为国家5A旅游景区。每年有180万人次国内外宾客光临观澜湖,其中海外游客120万人次。2005年11月,观澜湖深圳组团的整个区域被列入了深圳生态永久控制保护区,也是深圳唯一通过企业生态开发形成生态保护区的范例。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观澜湖休闲旅游度假区依然活力依旧,旅游产品也在寻求从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转变的新时期。

观澜除了高尔夫球场,还有100多座碉楼,它们拥有广阔的旅游前景。观澜以前的老街,现在叫观澜古街,古街在观澜河旁。“观澜人相信,未来的大观澜将是一个平安和谐、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都市桃花源’。”张舒说。

统筹 记者 王子键

采写 记者 王子键 商笑野 戴霖硕 刘思笑 史青玉

摄影 记者 金羽泽 刘宁宁

 

编辑:黄琬婷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