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龙街道,聚集了无数五湖四海来深圳追梦的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中村。随着东进战略进一步推进,作为城市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里的城中村整治势在必行。
这些年来,宝龙以“五化”(净化、文化、绿化、美化、硬化)为目标,结合本土特色进行一系列改革。如今整治已经基本完成,作为全区外卖地城中村整治标杆的上井村B区,究竟变成什么模样?居民有什么感想?我们且去走走看看。
一线城管人员:每次都是耐心地解说
“我们这里其实不用怎么改,现在挺好了”
“你们要修着修那的,但别把我家遮风挡雨的地方给拆掉”
“你们这样修路,到底要不要我们村民摊派钱?”
“阿姨,整治完了之后,您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上井村”
“这些不用大伙儿出钱,这些费用全部由政府包了”
……
此前,在宝龙街道上井村B区,细心的居民会发现,不时有老人因为施工队的进驻,而与现场街道城管办的工作人员发生争论,这就是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常出现的对话。
这样的事情,在宝龙城管办工作人员小张看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但我们每次都是耐心地跟居民进行解说,告诉他们市容整治后,将给村容村貌带来的巨大变化,直到说通他们为止”。
而实际上,对于上井村B区而言,这种变化是明显的,“通过前期的净化、文化、绿化、美化和硬底化这“五化”整治,无论是村容面貌、人文气息还是休闲方式均悄悄转变,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得到显著改善”,宝龙街道城管办负责人如是说。
秘笈:街道领导关注 部门落实到位
来自宝龙城管办的信息显示,龙东社区上井村B区“五化”整治项目,该项目共投资850万元,建设内容为“净化”、“美化”、“硬化”、“绿化”、“文化”五项,破除水泥路面1250平方米,新建水泥路面18922平方米,并完善道路标示标线,修建围墙127米、不锈钢岗亭2个、树池25个、花池60米,铺设透水砖1915平方米,雨水口91个,新建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墙2500平方米,捆扎电线6760米,安装挂壁式路灯52盏、大门3个、监控系统。
上井村B区的“五化”整治,得益于宝龙街道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8日上午,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杨旭光率队到龙东社区上井村调研外卖地城中村综合整治成果并与居民小组干部和群众代表面对面沟通,听取民声民意。
这天,杨旭光一行来到龙东社区上井村居民小组认真了解了上井村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情况,并与居民小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对于村民提出的个别道路垃圾遍地、企业偷排臭气,危险边坡和铁皮房存在安全隐患等民生问题,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合力整治,迅速落实。
座谈会后,杨旭光一行还查看了上井村外卖地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实际效果,居民对政府解决民生需求的实际行动称赞。
实际上,为切实解决外卖地城中村“垃圾成堆、沟渠积水、臭气熏天、车辆乱停、乱摆卖等现”等突出问题,吓井一小区(含上井B区)被龙岗区及宝龙街道列为外卖地城中村综合整治试点。
宝龙街道负责人表示,上井B区实施市容环境“五化”整治提升、建设视频门禁和“科技围合”系统、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整治、推进物业管理进小区、探索新型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开展大力整治,整治后周边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更为全区推广外卖地城中村整治树立了样板标杆。
市民声音
肖海洲(居民):希望后续管理上,也能继续保持。我住在龙岗,这几年也一直在全市到处跑。见过那么多城中村,上井B区改造后,我觉得很不错。
罗勇(社工):城中村的美化不能靠政府全部大包大揽,居民也要参与进来。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才能让城中村的美一直保持下去。
陈同舟(租户):住在这里,也能感受这里的文化建设,的确不错,客家文化是龙岗特色,一路走来村子里每个角落都有文化记录,这点很难得。
廖然(企业职工):上井B区的城中村道路相对原关内的城中村都比较宽,有的甚至还规划了停车位,各项配套设施也上来了,点赞。(策划/陈彦荣;撰文/图片:马丽、付木林、周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