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2日讯(记者 李云云)历时31天,33场戏剧演出轮番上演,10余场戏剧活动精彩不断,超5万名观众现场参与……深圳首个社区生活戏剧节——“天安1号|附近戏剧大会”近日在坂田天安云谷圆满落幕。在都市人深陷“社交孤岛”的当下,这场根植于“在附近,更幸福”社区基因的戏剧盛会,以艺术为桥梁打破隔阂,不仅填补了片区戏剧文化空白,更让“附近”从地理概念升级为情感与文化的共同记忆,让艺术真正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四大栏目覆盖:从青年精神花园到亲子成长课堂
“天安1号|附近戏剧大会”精准洞察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四大戏剧主题栏目,实现“人人皆可参与”的文化愿景。针对都市青年群体,“8H之外・青年戏剧”栏目引入《等待娜拉》《头条》《玩伴》等8部精品剧目,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直击内心的叙事,为忙碌的年轻人搭建起工作之外的“精神花园”,满足他们深层次的情感表达需求。
对于家庭群体,“童心漫游・亲子戏剧”栏目成为八月最温暖的成长礼物。《小王子》《肚子里的火车站》等9部精选剧目,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戏剧表演,把诗意与想象力搬上舞台。孩子们在浓厚的美育氛围中感受艺术魅力,家长则陪伴孩子开启亲子艺术之旅,让戏剧成为连接亲情的纽带。
此外,“推门入戏・艺术活动”打破空间限制,让戏剧在艺术空间、户外草地等天安云谷的各个角落自然发生。户外手提箱系列《做翅膀的人》、亲子帐篷故事会、草地二重奏音乐会等活动,让居民在日常场景中与艺术不期而遇;“戏剧共生・工作坊”则颠覆传统观演关系,通过《动手动脑创造营》《罗涣涣生命力表演工作坊》等活动,让观众与创作者面对面协作,从“旁观者”变身“创作者”,在集体创作中释放想象力与情感。
戏剧融入日常:300位创作者打造“无边界剧场”
本次戏剧节汇聚全国各地300位优秀戏剧创作者,以多元风格、丰富题材,让戏剧真正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同于传统剧场模式,天安云谷的各个角落都化作戏剧舞台——商圈走廊、户外广场、社区草坪,处处都是可互动、可参与的“戏剧发生场”。演出最高峰时,一天内4场演出接档登台,灯光下欢笑不断,观众走入剧情、登台互动,每一次掌声与笑声都为戏剧注入鲜活活力。
戏剧节的影响力还延伸至整个天安云谷商圈。佩戴观演手环的观众可享受联名商家消费优惠,看戏之余能在附近聚餐、娱乐,实现“艺术 + 生活”的无缝衔接。于创作者而言,这里不仅是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与外界深度对话的窗口,他们以肢体、文本、空间为语言,将内心思考与表达渴望倾注其中;于观众而言,戏剧不再是“单向观看”,在互动剧场即兴释放自我,在工作坊参与编创,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自我成长与释放。
温暖连接全城:公益、志愿与创作共生,传递社区温度
“天安1号|附近戏剧大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以“温度”为核心,构建起多元连接的社区生态。在公益层面,戏剧节携手福光基金会,每售出一张门票便捐赠1元,让观众的每一次观演都成为公益行动,实现“艺术滋养心灵,善意传递温暖”;同时,邀请31位小小画家创作“幸福瞬间”,用画笔记录社区美好,印证“幸福不在远方,就在附近”。
在支持创作者方面,戏剧节推出“创作者友好计划”,超过三分之一的剧目为原创或在地改编作品,营造出“拥抱创作者”的友好氛围。而“小小志愿者计划”则从百余位报名者中筛选20位小朋友,让他们走进台前幕后,成为戏剧节的“体验官”,在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
此外,89位坂田街道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成为戏剧节幕后温暖的底色。他们在现场引导观众、协助活动,将戏剧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位参与者心中。截至落幕,“天安1号|附近戏剧大会”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持续发酵,上万名观众线上互动,宣传曝光量超百万,让社区戏剧的影响力辐射全城。
作为深圳首个聚焦社区生活的戏剧节,“天安1号|附近戏剧大会”不仅获得居民认可,更为深圳社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它证明戏剧可以成为情感寄托,艺术能够走进日常,而“附近”终将成为承载共同记忆的精神家园。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