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8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熊志文 刘红胜)“简历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太笼统,不如写‘能独立完成Excel数据透视表制作,曾用VLOOKUP函数提升团队报表效率30%’——这样的表述才叫有说服力。”8月5日晚,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青龙湾·青年驿站”灯火通明,职业导师马海勇手持一份学员简历现场“问诊”,20名来深青年围坐一堂,笔记本上迅速记满了红色批注。
这场聚焦“简历优化与面试技巧”的青年夜校首课,拉开了坪地街道2025年“青年友好型城区”建设的新篇章。没有空洞说教,只有实战干货,课程如同一束暖光,照亮了年轻人在特区扎根的职场第一步。
“简历不是工作经历的堆砌,而是对岗位需求的精准回应。”马海勇一语破题。作为深圳市党群服务中心、市总工会特聘讲师,他现场拆解三份“典型问题简历”:有的通篇“负责XX工作”却无成果支撑,有的证书罗列却与目标岗位脱节,有的模板花哨却内容空洞。“企业筛选简历平均仅用几秒,必须像打靶一样,瞄准招聘关键词。”他指着投影中“行政专员”岗位的“会务组织”“物资管理”“应急协调”等要求,强调每项能力都需用具体案例“锚定”。
课堂最热烈的环节是模拟面试。“你为什么离开上一份实习?”面对这一“灵魂拷问”,学员小王起初回答:“想找更有挑战的工作……”马海勇立即追问:“具体哪个环节缺乏挑战?如果新岗位也如此呢?”在层层引导下,小王重新组织语言:“上份实习让我掌握了基础会务流程,但我希望在大型活动统筹方面深入发展,贵公司年度峰会的筹备正是我想突破的领域。”话音刚落,现场响起自发掌声。
课程不仅传授“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等结构化表达工具,更分享实用话术。例如,被问及缺点时,可回答:“我有时过于关注细节,可能影响效率,目前正在通过优先级管理加以改进。”这些“可复制”的技巧,让学员迅速上手。
课后,学员小李的简历已焕然一新:“曾组织校园活动”被细化为“统筹200人讲座,协调场地、设备与嘉宾行程,零失误完成”;“会熟练制作PPT”升级为“为团队制作10份汇报PPT,其中3份获学院优秀案例”。
“这哪是培训?简直是‘职场急救包’!”小李捧着修改后的简历感慨。来深前,他投出12份简历仅获2次面试机会,“总觉得自己不差,听完才明白,是不懂如何‘说话’。”另一位学员也感叹:“以前以为青年驿站只是临时落脚点,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隐藏福利’。”
据悉,此次青年夜校是坪地街道深化青年服务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来深青年实现从“落脚”到“扎根”的跃迁。2025年计划推出9门“接地气、能落地”的课程,涵盖AI应用实战、口才锻造、自媒体运营等,后续还将根据青年需求增设生活实用类课程。
课程结束,小李特意拍下驿站亮灯的照片发朋友圈:“在深圳的第一束光,是驿站给的。”这束光,是街道从“住有所居”向“业有所成”的服务延伸,是青年在陌生城市中寻得归属的温暖注脚,更是一座城区对奋斗者的深情回应——让每一个逐梦的脚步,都被温柔照亮。
接下来,坪地街道青年夜校的灯光将持续亮起,用一堂堂有温度、有干货的课程,助力更多来深青年将“驿站入住”的起点,走成“职场扎根”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