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网原创稿库

科学防控,守护“睛”彩童年:近视干预黄金期切莫错过

2025年08月06日 14:18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6日讯(记者 张凡)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如今这扇窗却越来越“模糊”。电子产品普及、用眼习惯差等各种原因,让不少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有的甚至小小年纪就发展为高度近视。近视不是“换个镜片”的小事,它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眼部疾病风险。

本期《健康龙岗》科普专栏,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深圳市疾控中心青少年近视防控讲师团专家金守梅提醒:近视防控,关键在早发现、早干预。科学用眼、合理干预、家校协同,才能真正守护孩子的“光明未来”。

“眯眼女孩”的逆袭:从200度近视到“度数零增长”

一年前,八岁的小学生佳佳,总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坐姿也歪歪扭扭的。妈妈赶紧带她去了医院,这一检查可不得了,佳佳居然已经近视200度,还有100度的散光!

接诊的金主任给佳佳制定了一个“秘密计划”:一副特殊的离焦眼镜,再加上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佳佳仿佛接到了一个神秘任务,充满斗志地开始了她的“近视戴镜”之旅。

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刚开始,佳佳总是觉得眼镜戴着不舒服,老是偷偷摘下来。而且,学校的作业那么多,还要用电脑上课,眼睛根本得不到休息。佳佳的妈妈开始着急了,她再次找到金主任寻求帮助。

金主任安慰妈妈说,这是正常现象,需要慢慢适应。她给佳佳妈妈支了几招:每天陪着佳佳进行户外活动,让她的学习环境更加明亮;和老师沟通,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她每天早上都会带着佳佳去跑步,晚上陪着佳佳一起做作业。佳佳的老师也很支持,会在课堂上提醒同学们注意坐姿,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

就这样,半年后,当佳佳再次来到医院复查时,奇迹发生了!她的近视度数几乎没有增长,散光也有所改善。金主任强调:“近视不可逆,但进展可控制。家长的警觉性和孩子的配合度,是防控成功的关键。”

科技赋能精准防控,多措并举守护“睛”彩童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守梅介绍,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配备了3套TOPCON综合验光仪、5台电脑验光仪,以及SIGM液晶视力表、对比敏感度视力检查仪等专业设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还引进了蔡司真彩眼底照相机、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Master700生物测量仪等高端检查设备,能够对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等视力问题进行全方位精准诊断。

此外,医院创新性地推出分层防控策略:针对幼儿园儿童重点开展视力筛查和预防教育;为小学生提供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等光学矫正方案;对中学生则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视功能训练等。同时,医院研发“近视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早期预警。

近视防控绝非眼科“单打独斗”,金主任介绍,医院建立了多学科协作机制,联合心理科、营养科等科室,为孩子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同时,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推动建立“筛查-转诊-干预-随访”的闭环管理体系,将防控关口前移至学校和家庭。

“我们正在打造集精准诊断、科学干预、长期管理于一体的近视防控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和多部门协作,力争为每位儿童提供最适合的视力健康解决方案。”

健康科普:常见的近视防控误区

误区一:戴眼镜会加重近视?错!

医学解读: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能减轻睫状肌疲劳,延缓近视进展,反之,长期视物模糊会加速近视度数增长。

误区二:轻度近视不用戴眼镜?错!

医学解读:若近视影响学习(如看黑板模糊),即使度数低也需配镜,否则会因眯眼、歪头等代偿行为加剧视力下降。

误区三:近视能通过“视力训练”治愈?错!

医学解读:真性近视无法逆转,所谓的“训练”可能延误干预时机,家长需警惕虚假宣传。

近视防控“黄金法则”:从日常习惯到全方位护眼的“秘密武器”

日常习惯:构建护眼“防护网”

1. 视觉卫生“三字诀”

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外20秒,缓解睫状肌疲劳。

一拳一尺一寸:读写时胸口距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握笔指尖距笔尖一寸(约3厘米)。

2. 户外活动“阳光密码”

每日至少2小时户外暴露,阳光中的紫外线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异常增长。

3. 生活习惯“营养护航”

睡眠充足:保障足够的高质量睡眠时间:建议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促进眼部代谢。

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叶黄素(鸡蛋)的食物,减少高糖饮食(高糖摄入会加速眼球结构变化)。

护眼“秘密武器”——协同作战

1. 定期检查“及时纠偏”

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视光检查(含眼轴长度、屈光度等指标),及时调整眼镜度数,避免欠矫或过矫。

2. 家庭环境“榜样示范”

家长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户外活动,营造“健康护眼”家庭氛围。

3. 学校干预“课间护眼”

合理课程安排,课间及时休息,减少连续用眼负荷。

编辑:吴猛 吴沁彤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