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网原创稿库

“毒蘑菇+显微镜”,这场把实验室搬进课堂的食安课,让小学生秒变“健康侦探”

2025年07月01日 15:35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周玉潇 黄歆)“快看!这朵蘑菇的伞盖像不像毒鹅膏?”五年级学生小李举着亲手捏制的彩泥模型,眼睛里闪烁着探究的光芒。6月20日和30日,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为该校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主题实践活动——“食安科学盲盒”。

不同于传统讲授式的健康课程,本次活动将疾控专业资源引入校园课堂,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沉浸式健康教育新模式,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在观察实验中理解健康生活理念。

三大探秘现场

“毒蘑菇剧本杀”“细菌观察局”“舌尖安检课”轮番上演

活动现场分为三个主题区域,分别围绕“毒蘑菇识别”“微生物观察”“食品检测实验”展开,模拟真实科研场景,引导学生化身“健康侦探”,完成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科学探险。

在“毒蘑菇剧本杀”现场,孩子们围坐一圈,手握彩泥制作的致命鹅膏、大青褶伞等毒蘑菇模型,边玩边学。“毒蘑菇喜欢藏在小区花盆角落!”“吃了会肚子痛到冒冷汗!”这些原本抽象的“不采不买不食”守则,在一双双小手中变得鲜活可感。龙岗区疾控中心讲师现场讲解:“这些‘毒菇刺客’常藏身于公园绿化带,误食可能引发严重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站“细菌观察局”更是令学生们兴奋不已。大家穿戴专业防护装备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分组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在培养皿中的生长形态,并动手进行菌落接种操作。当显微镜下“撒了糖霜的草莓”原来是毛茸茸的霉菌时,有孩子悄悄记下笔记:“食物储存要放冰箱,不然细菌会‘开派对!”

第三站“舌尖安检课”则聚焦日常饮食安全。理化检验科实验员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设备,并现场演示亚硝酸盐快速检测实验,揭秘“剩菜危机”。通过鞣酸铁变色反应,破解“口唇变黑”的科学谜题,帮助孩子们建立科学认知和健康饮食习惯。

卫健+教育跨界联动

“校-馆-研”融合机制再升级

此次刷屏家长朋友圈的活动,是龙岗区疾控中心连续三年“疾控开放日”项目的一次重要延伸。依托前期经验,中心将公共卫生专业优势转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资源,推动校外实践课程向专业化、系统化迈进。

活动课程深度融合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科学探究、美术手工等多个学科内容,贯穿“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完整科学探究流程。共调配20余名专业讲师与助教全程护航,采取“1组1导师”精细化指导模式,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安全、高效参与实操环节。

“这次合作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跃升。”龙岗区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教科研院+疾控+学校”三方协作,进一步深化了“校-馆-研”融合机制,探索出以“问题导向、实践赋能”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新模式,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课程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龙岗样本”。

播下一颗科学种子

筑牢终身健康的防火墙

当孩子们用彩泥捏出毒蘑菇的致命细节时,龙岗区疾控中心的“健康种子”也悄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要让科学探索的趣味,成为孩子终身健康的防火墙。”龙岗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问题闯关+动手实验”的教学模式,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指南,让“疾控开放日”成为滋养科学幼苗的创新沃土。


编辑:吴猛 陈苏雅
返回<<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