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2日讯(记者 吴猛)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自然灾害风险与城市发展并存。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科学的避险技能。
提高警惕,敲响安全警钟
深圳地处东南沿海,地形复杂,部分区域地势起伏大,在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不容小觑;而随着鲲鹏径全线贯通,郊野径徒步热度攀升,森林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加,防灾减灾刻不容缓。
掌握“五步避险法”,科学应对地质灾害
在汛期,掌握科学的地质灾害避险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应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五步避险法”:
1.敏锐发现险情
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斜坡地表出现裂缝且不断扩大,泉水(水井)突然干枯或水位突变,小狗乱跑乱叫、老鼠突然搬家等动物异常现象。在山区,若看到山坡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都要高度警惕地质灾害即将发生。
2.及时报告灾情
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首先要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确保自身安全。随后,立即拨打 110、119 或应急部门电话报告险情。报告时,要清晰准确地告知险情位置、具体现象(如裂缝宽度、动物异常表现、泉水变化等)和威胁区域等详细信息,为应急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3.密切关注预警
政府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会迅速安排专业人员赶赴现场确认,并及时上报情况。市气象局将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此时,我们要保持通信畅通,密切关注各类预警信息,随时掌握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
4.积极配合组织
预警发出后,政府部门会迅速组织应急抢险人员对险情现场进行封锁、警戒,疏散危险区域人员。我们要保持冷静,停止一切户外活动,与家人集中在一起,严格听从应急抢险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5.有序安全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作人员指引,有序迅速地从危险区域撤离到安全地带。切勿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同时,要照顾好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人士,确保全员安全撤离。
除了“五步避险法”,当经过地质灾害隐患区时,还要牢记“听、看、警、跑、躲、快、稳”逃生避险技巧:
听:留意岩石有无撕裂摩擦声、河流有无异常大流水声、动物有无异常大规模叫声。
看:观察积水地面是否冒气泡水泡、动物活动是否异常、树木是否歪斜、斜坡高处有无掉块坠落小崩塌、河水是否突然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中断、堵塞的泉水是否复活或泉水井水是否突然干涸。
警:警惕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跑:逃生时切勿贪恋财物,切勿沿沟谷往下跑,应向两侧高处躲避。
躲:避免强行渡河,防止被冲走;远离电线、高压线,防止触电。
快:如事发突然,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稳:如时间充裕,要稳定情绪,按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转移。
严守森林防火“十不准”,共护绿色家园
随着鲲鹏径全线贯通,越来越多市民走进山林徒步、游玩。然而,人员活动的增加也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森林防火 “十不准”: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的威胁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和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在汛期严抓避险措施,日常树牢森林防火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守护深圳的美好家园!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湖管理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