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9月24日讯(记者 李云云)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和系列活动的开展,2024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航拍创作大赛即将重磅收官。在赛事颁奖典礼举行的前一晚,9月23日,选手交流会暨选手之夜在深圳龙岗举行,参加本届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的选手们齐聚一堂,分享无人机航拍创作背后的故事,交流无人机航拍创作的经验,畅谈参加赛事的感受。“飞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无人机航拍文化与创作技巧的交流碰撞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航拍的作品需要有哪些元素?”交流会一开场,来自中华无人机教育发展交流协会的台湾嘉宾岳志忠就抛出了这个问题,引起现场选手们的深思。岳志忠从事航拍工作和无人机教育多年,也曾带团到大陆参访交流,对两岸航拍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
岳志忠认为,在无人机航拍影片的呈现方式上,台湾更加注重故事性的讲述和串联,相信未来如果有机会将大陆的大江大河壮美风景和台湾的故事性创作相结合,出品会更加出彩。
担任本届赛事评委的中国民航CAA/AOPA教官、UTC慧飞全国明星教员秦松在交流会上称,自己在做评审期间看了100多部参赛视频作品,发现有的作品画面精美,但表达内容缺乏;也有的作品看起来设备条件一般,但情感表达很深。在他看来,无人机航拍是一个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应为情感表述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产品频繁迭代。在产品和技术更新的同时,如果你的故事是观众感兴趣的,那么,应该没人会过度在意你使用的是设备是什么、参数是什么。”在秦松看来,航拍作品考验的是各位团队每个人的能力,是综合的集大成体现,“好的作品要规划好,故事结构、衔接、表达,每一步都要环环相扣,这个工作也是任重而道远。”
交流会上,香港航拍与无人机应用协会会长裴定安从航拍法规角度分享了自己在香港航拍的经验。他说,香港对无人机航拍管理非常严格,需要在航拍前申请资质,自己很愿意跟朋友们做合规指导,帮助大家安全飞行。对于香港的航拍地选择,他也诚心分享道:“香港很多风景是在人多密集的地方,独特的城市风光和文化吸引了很多航拍者的关注。但其实,香港还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果来香港航拍,也可以到郊野山林飞一飞,感受云雾缭绕气象万千的别样风情。”
通过大赛增长见识结识新友 热烈的情感交汇共融
“去年第一次参赛,只有我一个人做代表从台湾过来,收获了很多经验,在理念上有很多共鸣。经过了一年时间的沉淀,我和团队在对航拍镜头语言、影片的叙述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年,我们带来新的无人机航拍作品,期待透过作品,传递出航拍‘不单单是创作,更是历史堆叠的文化记录’的想法。”台湾选手陈朝宇今年是第二次参赛,去年的大陆之行让他收获满满。
本届大赛,陈朝宇和团队带来的参赛作品是《宝岛 家园》。在分享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时,他说,这部影片的取景地横跨台湾,耗时长,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做准备。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影片还以白天夜晚相接的剪辑手法,呈现出台湾珍贵历史古迹独特的光影美感,期待能激发观众对台湾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
对于参与此次大赛的感受,岳志忠也感慨颇深,“这次带团队前来交流,大家反馈都非常好,看到很多好的作品,学到了很多经验。很希望未来各位朋友也有机会到台湾参加航拍交流活动。”
在交流会现场,秦松也动情地说:“再次见到大家,有老朋友、也有一些新朋友,感觉陌生又熟悉。在评审时,我看了每一部作品,有些片子我看了之后热泪盈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文化交融,这也是本次大赛带给我情感上的深刻触动。”
期待发掘港澳台共同元素进行融合创作
尽管本届大赛最终获奖名单尚未揭晓,选手们已经在热烈地期盼着下一届赛事的到来,纷纷畅想明年参赛题材和创作主题。这当中,“融合式”的创作题材成为当晚交流会最热门的话题。
“今年我看到有选手创作主题是台湾的妈祖文化,这就是一个共同的抓手。我在想,下一届能不能寻找到一个海峡两岸及港澳共同的元素,可以是情感的、技术的或者理念的载体,选手主动去发觉、融合在一起,比单纯拍摄某一个地方要有意思得多,也更加契合活动的主题。”裴定安这个别出心裁又寓意深远的想法得到了现场许多选手的认可。
岳志忠也认为,大陆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相信未来选手们的作品题材会越来越丰富,也期待有机会邀请“飞友们”到台湾做交流,“我们可以一起到台湾各个地方走一走,用航拍的视角把宝岛的风情带回来,很希望这样的愿望可以很快实现。”
陈朝宇也表示,很高兴能与各地的无人机航拍选手有结识的机会,“可以感受到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尽情创作,氛围非常好,也很希望与各位选手就台湾夜景拍摄多作交流,争取在以后得作品上有所突破。”